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哎,基金投资,如何是正确呢?

(2011-03-11 16:40:12)
标签:

财经

苏州

基金指数

赚钱了

礼记·礼运

分类: 投资心理

周末在苏州做活动,从《礼记·礼运》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讲起,讲了创新高之喜,从20073月的3000点到201010月间3000点起伏中对基金极度不满的来源与基金带来的超过50%的回报,与期初投资、过去最高点、同期最佳产品与盈利资产多重参照点下赚钱之的痛苦,当然还有这波动痛苦实际会带来的巨大回报差异等等。

在客户交流阶段,一位衣着时尚阿姨的提问获得了广泛的关注:03年开始买基金,是老基民了,以前一直秉承长期投资的理念,发现老亏钱,现在打算开始低买高卖了。听时尚阿姨的话,其中有甚多疑虑:虽然是03年开始买的,最大的是投资是在什么时候呢?这会决定是真的在赔钱,还是与6000点比较的时候在赔钱。于是加问一句后,阿姨的回答是模糊的。于是问了个问题:如果要高卖,都是07年买的产品,都没分过红,一个赚钱了,现在1.2元,一个还亏着,现在0.9元,卖掉哪一个呢?

台下的声音是复杂的,有说卖赚钱了的,还有的声音是卖亏钱了的。当然还是阿姨的声音最为响亮:当然是卖赚钱了的,亏了的就留着,养到赚钱。台下的声音更为混乱了。

“三年,一样的开始,一个赚钱、一个赔钱,哪个基金好呢?”

“当然是赚钱了的好!”在基金评价方面,阿姨是清楚的。

“那为什么要卖好的呢?”“等它跌下来再买呀!”“能预测准吗?”“那也比跌下来好呀!”“这是典型的赚钱频繁交易,赔钱一拿到底,能赚到市场的钱吗?”阿姨无语,台下大部分是“不能”的回答。

活动结束,阿姨来找我谈到如此的原因,家人的压力才是核心。

“他们老说:你看你没卖,又赔了吧!你看从6000点下来,本来都能买房了,现在没了。去年又没卖,现在又赔了,所以,我才想改成低买高卖的。”

谈了这么久,阿姨的结论正是符合着七情下的投资心情。

首先是参照点的不断漂移:阿姨到底投资是赚着钱呢?还是赔着钱,阿姨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她是03年开始买的基金,如果不是3000点以上增加了1半以上的样子,并且买的是大盘指数或业绩后三分之一的基金,以基金指数60%的超额收益来看,应该是整体盈利了的状况。阿姨说的赔钱是在不断的与过去近期的最高点相比:08年的时候与07年的6000点比较,赔了一半也是正常。等到10年,就开始与3400比较,赔了20%也是可能,到了近期,又与201010月比较,似乎又赔了10%。在这连续的“亏损”压力下,做出低买高卖的决策似乎真是理性使然。

往回看,我们总会知道那个曾经的最高点,和之后巨大的下跌,只是身在其中之时,上涨之后的再次上涨是令人愉悦的,只是远没有下跌之后的记忆来得深刻;下跌也许意味着再次上涨的力量积聚,而真赔钱后的割肉又是难以做到的。家人的参照点漂移与选择性记忆,再加上漂移后的赔钱焦虑发泄下的言语,令这位阿姨不知所措,从其结论又是明显的卖好基金留差基金,按照这种低买高卖的思路,其结果可想而知。

在短期不确定的市场中行走,在参照点的不断漂移之下,从03年开始,到10年止,综指有超过1倍的增长,基金指数更是1元变5元,只是感受增长的日子综指只有7%,基金指数也只有10%,感受到的最大赔钱痛苦市场超过70%,基金指数将近60%。投资是为了赚钱,但风险下的投资不会天天赚钱,为了长期的盈利忍受痛苦,这是基金投资的现实。

因为痛苦就采取如阿姨般的低买高卖策略,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事件会是承受了下跌(因为不肯割肉),还赚不到牛市的钱(因为赚钱时会频繁买卖,拿不到牛市的收益)。

外人看来,高点、低点怎么会看不清呢?低买高卖是应该的呀。尤其是高点不卖出,真是笨人所为。如此的外部尤其是亲人压力之下,从长期投资者走向短期交易者,这是现阶段基金发行规模尚可,但整体规模下降的原因之一吧,再加上渠道本身的利益倾向,与长期投资教育声音的弱化,最终,投资人不是走向理性,而是走向短视:逐渐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而不是走向理性的——寻求大概率、大幅度的获胜事件。直到牛市来临,他们发现因此丧失的巨大收益的时候,可惜就已为时过晚。

这就是不确定市场下的成熟之途:可能走向逐渐关注短期利益间,而不是必然的渐进理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