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工作思考 |
每人都有自己的知识丛。
有的是博采众家之长,每天GOOLE吸收,这样形成的只是知识中的落叶信息。放眼望去,众生之间,芸芸一片,哪片都有来历,却无法构成一体;面对困难问题,东有东理、西有西因,无法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整理,做出合理判断,最终只是各种可能性的传播,难成大器。
有的树虽小,却在风雨中成长,来一个难题,如沐一次风雨、受一次嫁接、增一次成长的动机,让自己的体液接入新的方法、新的组织、新的基因。如果错了,再来一次何妨,闲着也是闲着,一旦长成,就是特别的树木,再次等待下一次的机遇。因风雨的历练、难题的解决而出落得与众不同,由此构成每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智慧。
主动种下一颗种子,也许因为工作的需要,也许因为一本好书,也许因为他人的推荐。因为喜欢、因为有用,让这种子成为我们追求某一方面智慧的开始。不喜欢的思考成不了智慧,它会与我们基础人生的价值体系不配,就算种下,也会因自身的水土不符难以长成;自己没有感到有用的也难成大树,缺少与自身的关联,一方面会让我们在吸收养分时缺乏适度的动机,在关键问题上容易简单判断而终,难以精深思考获得进步,另一方面,在时间是最紧缺的资源情况下,虽开终弃往往是注定的结局,无法持续培养,终是逐渐萎靡。
种子逐渐发芽、长大。首先要吸取营养,不止是土中的营养,还必须有风雨的机会。风雨就是挑战与困惑,强迫我们思考哪里需要加强;思考如同树液,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强健;走到哪里,哪里就会长成新的枝干。在人性中,这是心智的成熟;在工作中,这是技能与经验的增长;在学习中,这是思想体系的成熟。没有树干的树叶只是信息、只是交流的工具。风来,会随风而去;雨来,会腐化入土;日来,会干枯破碎。长在树干上的树叶是知识,是我们指导我们行动的思考。风大,会迫使它与枝干更加紧密;雨大,会洗清杂垢更加明晰;日盛,会促进新生更加茁壮。
自身的成长不是成长机会的全部,意外的遭遇会有额外的收获。暴风过处,留下了点点伤口,让我们受伤痛、知不足,感愧疚。没关系,暴风过处也会有随风的种子、树枝飞过,留在了伤口,就成为新的契机。或会是攀籘的枝蔓,随树长成另外的风景;或会是另一繁花的飞枝,也许会接收我们的树液、接收我们的组织,与我们长成一体。如同榆叶梅、如同牡丹,虽其本身难长成,当遇到适合的枝条,就会快速接入,在春色下显其生机。有意栽培,还可能显出百花同干的异景。
每个人都在养成自己的知识丛,无意或天赋,有的是自身的浇灌、主动的设计,有的开始是天赋,逐渐增加主动的培育,如果只是随种子的原型而长,难免只是一颗普通的树。会成灌木、会长乱枝、会显无序,如同知识的积累,就算有修练与行为的标准,走入歧途也是经常。顺其本性而生,应环境方式而修,虽有痛、虽有空费精力之虞、虽有错过机会之恐,只要克服懒惰之心,坚持吸收、修剪,终会在风雨中显出积累之果。
用心培养,让知识丛化为知识树,在盎然生机中展现出修行之果。它是时间的积累、也是思考的结局、更是人生的境界。当容颜老去、青春不再,时间留给我们的,只是这一丛丛知识丛、一棵棵知识树,成林?成景?荒芜?盎然?或缺?或满?只是丛、只是树、还是能成为智慧园,都是自己的曾经的选择。
只能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