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场研究的岁月里,出现了两个相当独特的思想学派,一个通常被称作基本面分析,一个被称作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研究的是所交易的商品的情况,用各种商品本身的情况来对商品进行估量。技术分析是对市场自身行为的研究,而不是对市场所交易商品的研究,通过某个交易商品的实际历史(价格、交易量等等)的“平均值”记录,勾画出历史,推导出可能的未来趋势。而其中,由于对“价格是呈趋势运动的”这个没有人怀疑的事实的认同,使我们此次讨论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价格趋势及引发的结果与变化,以其战胜市场的结果作为其有效性的验证。
在趋势的确认中,价格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价格的变化也是最受人关注与刺激人的的。由于每天的价格变化无序,将若干日的价格进行平均后的均线可以被认为是可以显示出价格趋势的变化的,算是其一个重要的具体的指标,图一所展示的应当算进行均线趋势交易的希望结果:A点时,指数下跌穿越50日均线,意味着反转信号,所以次日卖出指数,持有现金,等待上升趋势的到来,B点指数向上穿越均线,确认上升,于是次日买入指数,等待反转时再行出售。2004年是50日均线大显神威的一年(图一),当年综指年回报为-15.4%,如使用50日均线交易,当年回报为4.9%,极大的不仅回避了下跌,还获得了收益。
但事情并不是总是如此如人所愿的。1995年的50日均线交易就是一个悲情的故事(图二),期间综指下跌了14.3%,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均线交易化解损失,但由于均线交易的滞后性,使均线交易损失35.4%。
当我们以9年为周期,看待均线策略的结果时,还好,中期的趋势还有有效的。在9个周期中(图三),只有1个周期的效果不如人意,其他8个9年周期,40日、50日、60日的均线收益都好于综指,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期趋势在A股市场是有效的。
观察93年开始,每6年的累计年化回报(图四),可以观察到A股市场均线趋势的有效性变化,从最开始的10日均线超额收益最高,逐渐发展到中期60日均线的效果显著,而近年120日均线的有效性在增强,可以说部分反应了A股市场的投资人趋势判断的近期性在延长,从最开始以10日、20日作为趋势确认的时间,从而加大投资,到两个月的均线作为趋势确认
的判断者渐多,从而使中期趋势确认后的收益在提升,可以看作不少投资人是以双月线作为判断市场反转的重要指标,这种判断提升了这种趋势的收益有效性。
从截至到2009年底的多重均线有效性来看,50日、60日在大部分开始年份里,使回报上升了将近10%,虽然有2008年的极大功劳,但其有效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基金作为通过专业团队投资于市场的特殊交易品,用均线来进行其交易效果如何呢?
从图六看出,除了2008年的大跌期间外,其他年份中,各个时间段的均线交易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以三年为周期(图七)进行观察,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在不含2008年的3个周期中,各时段的均线交易均没有明显的超额收益,虽然以6年为周期的2个周期中(图八,中、长期的均线交易均表现出了优势,但再观察60日均线交易的资产走势就会发现:其超额收益明显只是来源于在2008年下跌中的表现,而2008年的情况并不是经常发生的,所以针对基金指数所进行的均线策略的有效性有待更多的数据观察。
虽然,中期均线策略针对综指表现出了明显的有效性,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再次讨论,投资人是否会一贯遵循该策略进行交易。从一般投资人的交易现实来看,投资人往往在赚钱的时候采取多次交易,赔钱的时候坚持持有的策略,如果均线交易策略与投资人的此种状况相悖,恐怕实施起来的难度就会较大,往往又变成了投资人情绪决策后的借口而已。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用均线趋势交易,最大的交易盈利均超过了100%,主要的交易范围在20%以内,以现在交易型投资人的锚定收益率大致在20%以内的情况来看,能够坚持持有到100%收益以上的投资人往往已经不是交易型投资人,趋势交易者能够获得如此回报的应当不是多数。从最大交易损失均超过20%来看,能够忍痛断臂的投资人一般都有较长的投资经历并且较为理性,面对20%以上的亏损,能够止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均线交易策略虽然从数据看是一个有效策略,但是,由于其上涨时的较高交易盈利可能与下跌时必须断腕的决策并不是投资人容易遵循的,实现起来难度并不小。
最后,再探讨以下交易成本的影响。
在图八中,60日均线的效果是最佳的,这时,如果考虑增加2%的交易成本,其结果就变成了图十,150日均线的结果好于了60日均线。使用基金指数必须考虑2%的交易成本,如果使用ETF等产品,交易成本才会有较大下降。从这个角度上看,基金愈发的不适用于均线趋势策略,只有交易所的低交易成本品种,考虑均线趋势交易策略,才有较大概率的超额收益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