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微博智库首发#
中国正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日前首个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北京大学成立。这将促使中国司法界的智能化创新走向何方?如何提升司法体系效能?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孙福辉说:“智能服务其实刚刚起步,偏向于我们法院内部使用,我们的电子卷宗流转做的一个服务叫“智能审判辅助支持系统,已经在十几个地区适用,降低了法官的事务性工作,还有我们的语言转录主要用于法庭,解决书记员的速录问题,在杭州的实验表明可以把庭审时间降低20%以上。”
法律人工智能对促进立法机关科学立法,提升司法机关办案质量和效率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法律人工智能终究只能起辅助作用,关键部分还得由人来决定。
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合作企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商国双司法大数据事业部总经理王锰说:“当科技发展到这个程度能够给你提供工具的时候,法官应该勇敢地尝试,对法官办案肯定是有一些帮助的,但同时你不能依赖它,不能让它替代你的工作,它只能起来一个辅助和参考的作用,在最关键核心的部分仍然需要人来完成,我们可以提供辅助和建议,法律人工智能应该有它的边界,如果我们可以研发出一个完全替法官写判决的一个系统,就算有这样的东西,法官也不能完全去依赖它。”
一种新事物出现,总会有乐观和悲观两种态度,如果我们用悲观的态度去想,包括律师行业在内的各个职业是否有一天真的被AI替代呢?那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智库微博助理@知识产权新闻@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北京海淀法院@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