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芭蕾各大学派——丹麦

(2017-03-18 21:01:05)
标签:

杂谈

​​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nM41ApCpR5rvHjPEgQOQ7hjcsrhZnpZIViaO2bDEWX4J55UpYp9FsZZhXETdxQrZaKtfhjJINU0ad3suzKKDLkQ/0?wx_fmt=png


说起芭蕾舞界的各大学派,回顾起它们的历史渊源,其中的恩怨情仇、相爱相杀甚是有趣。


第一个要聊的学派,就从一个与我的芭蕾生涯,有着密切关系的学派开始————“布侬维尔学派”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nM41ApCpR5rvHjPEgQOQ7hjcsrhZnpZINLH2ENzNMglUlmMib2v0ulbibEK7Al6221kV1G9JxMicJkL1HbPUr5WnQ/0?wx_fmt=jpeg


称其是“布侬维尔学派”,应该称之为“丹麦学派”,但因为布侬维尔的功劳太大,完全盖过了其他“丹麦学派”舞者以及编导作出的贡献,所以才会有这个名号。


说起“丹麦学派”,不得不提到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几乎是全世界最早成立的芭蕾舞剧团之一。可是这团就是那么不争气,赶了个大早,楞是晃悠了大半个世纪没干正经事(从18世纪中旬开始至19世纪初),舞团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就。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nM41ApCpR5rvHjPEgQOQ7hjcsrhZnpZIrR0fnU3Uic1EGficl7KMrCjeicE858yS1kFcktaOF9QkoPPiclsULWDlMA/0?wx_fmt=jpeg


直到1823年,迎来了一位帅小伙,他就是奥古斯丁·布侬维尔。一位丹麦皇家芭蕾舞团最具丰碑式的人物。若你认为称他“芭蕾之父”有点过的话,那么“丹皇之父”他绝对可以受之无愧。他不单单给舞团带来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他真正让丹皇拥有了“世界十大芭蕾舞团”、“三大古老芭蕾舞团”、“六大芭蕾学派”的称号,成就绝对是前无古人,至今也后无来者。


聊起丹麦,或许大伙还能想起一位人物,那就是安徒生。而安徒生和布侬维尔恰巧又是好朋友,两人还同台演过芭蕾舞剧《阿米达》,只是这位安徒生比较懒,偏爱芭蕾舞在舞台上展现的美,却不爱芭蕾训练过程的辛酸...


只能说:安徒生用笔来书写芭蕾,布侬维尔则用足尖来舞蹈童话。


https://mmbiz.qlogo.cn/mmbiz_png/nM41ApCpR5rvHjPEgQOQ7hjcsrhZnpZIs3HsAsTwypD3WfwYIwEt7wujqNa57V98cwhjkPMkUNibhYbuqFFHLng/0?wx_fmt=png

(话说只有我觉得这哥俩长得很像吗?)


那“布侬维尔”学派中

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呢?

其下半身的腿部动作永远是精彩纷呈,密集而又大气的打击动作,充满了挑战;以至于上半身的动作基本处于辅助的地位,而不像俄罗斯学派那样更注重头和手的位置的变化。


其学派最经典的手位,是高于一位手、低于二位手,介乎于两者之间的手位,能在保持美观的同时,又能帮助演员控制到后背的形态。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nM41ApCpR5rvHjPEgQOQ7hjcsrhZnpZIJXsn1IH3V2nkBeqa4ibxBYpzQdUcdFYNicPIVP3Swxl3Yaibh8ro9hUbw/0?wx_fmt=jpeg


在布侬维尔的作品中“男女平等”,男演员不再是充当绿叶般的陪衬。


男性舞者的地位和戏份大多数时候,和女性舞者平等,比如在《冈扎诺的花节》中,就没有古典流派里的“托举式”双人舞动作,大多时候以男女演员的独舞为主,像下图中这样的“把位式”双人舞为辅。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nM41ApCpR5rvHjPEgQOQ7hjcsrhZnpZIhyrcj23ah5WsGEic2nO5ptlRt54k4Nicu5Uoww4DUMz3Z3sp9PoUemtw/0?wx_fmt=jpeg


布侬维尔为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创作的舞剧作品,大多以传说和童话为素材。刚刚在前面也提到过,布侬维尔和安徒生的关系,因此在他的这些作品中,有许多的哑剧场面,很多的手势和独特的“戏”的元素。

随便提一句,在此之前的早期芭蕾舞,纯粹以肢体动作为主,更多是在节庆的时候,作为烘托气氛或者是歌剧、戏剧情节里的伴舞,当时的芭蕾本身不具备讲故事的功能。到了后来,才开始独立出来赋予故事情节,发明了芭蕾特有的“肢体语言”,于是有了“舞剧”。

龚溢文的二次舞蹈日记微信订阅号:BruceYIWEN​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