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爱乐者佟辛
爱乐者佟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867
  • 关注人气:3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济低迷外资竞争双重压力下,今年大型汽车上市公司净利或降7%

(2012-11-22 10:26:11)
标签:

局面

排放标准

国本

我国

本土

股票

分类: 沪深300业绩预测

英策咨询

根据英策咨询近日发布的2012年沪深300上市公司业绩预测,沪深30013家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201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合计,将分获2.23%-7.13%的增长,与2011年同组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17.10%0.75%相比,今年营收增速大幅下降,净利润增速则由正转负。

 

http://static.wistrategy.com/pic/reportpic/2110811931.jpg

 

中国汽车行业在经历了10年的高速发展后,于2011年开始进入平缓期,行业供求状况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目前,厂商的竞争主要在于是否能合理利用现有平台设计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及实现规模化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汽车品牌数量多达100多个,居全球之最。同时,几乎所有外资品牌也都涉足中国市场,全球汽车行业竞争中心已从欧美转向中国。

 

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此之前,中国也早已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国产车前五大品牌合计市场份额处于全球最低行列,不仅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也低于金砖四国的其他对手。较低的行业集中度,带来恶劣的无序竞争以及巨大的资源浪费。尽管国家发改委近年来一再提出提高汽车行业集中度,加快行业整合,但由于地方政府视汽车为地方支柱产业,整合难度较大,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行业仍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根据英策咨询编制的中国大企业净利润增长指数,上述同组13家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连续三年快速下降,从2009200%的增长率,骤降至2011的微涨0.75%,直至今年可能出现7%左右的负增长,如下图所示:

 

http://static.wistrategy.com/pic/reportpic/2110811382.jpg

 

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后,目前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年产销规模接近400万辆,占据狭义乘用车市场1/3的份额。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合资品牌渠道下沉力度也在加大,自主品牌国内份额大幅提升难度,有些企业开始通过向新兴国家出口,实现做大做强,探索自主品牌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受宏观经济低迷影响,国内商用车需求连续5个季度处于下行通道,去库存似乎已基本结束。目前,大部分重卡企业出现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情况,利润率接近历史底部,销量已低于均衡更新替换量,这种情况在近十年中仅于2005年行业低谷时曾经出现。

今年18月,我国商用车累计销量为252.1万辆,同比下滑8.9%。其中重卡行业下行格外明显,前八个月销量为44.9万辆,同比下滑30.1%。商用车板块相比乘用车而言对宏观环境更为敏感,随着2012年上半年度宏观政策的收紧,商用车板块呈现出显著的下行趋势:重卡自年初去库存量达到3.8万辆,库存接近历史低位;各商用车产能仍然维持在2011年的水平,产能增量甚微。

汽车零部件方面,自从加入WTO以后,国家对于汽车零部件的保护开始减弱,我国零部件产业开始独自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跨国零部件公司在我国投资力度加大,大多数跨国零部件巨头都来我国设厂,这对于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目前,国内零部件行业中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收入占比达到45%,利润占比更超过50%。在有些高附加值产品领域,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0%以上。在乘用车领域,这一现象更为明显。由于国内合资品牌车企在乘用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其本身大多拥有稳定的全球供货体系,零部件供应商均从其原有海外合作方当中选择,因此乘用车零部件市场基本由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主导。

长期以来,本土零部件厂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艰难生存,但也因此培养出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凭借性价比优势,部分具备较强经营管理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在外资相对关注较少的自主品牌和商用车领域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货能力。同时,通过引入国际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消化吸收再创新,部分企业已具备与主机厂同步开发和自主研发的能力,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整体而言,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已有见底迹象,且在国家稳增长、促投资、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下,商用车板块有望率先迎来复苏。同时,明年国IV排放标准提升带来的换车需求也将推动重卡企业销量和业绩复苏。短期内,整个行业仍需克服经济低迷及外资竞争双重压力,度过当前净利明显下降的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