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更多空间,让精神得到安宁
纷乱世界里,我们每日面对竞争、恐惧、成功、失败、喜悦和沮丧,在乎着别人的赞誉、批评、欺骗、报答、侮辱和尊敬。无论富人穷人,政府首脑还是走卒贩夫,人们共同缺少的是什么?是精神的安宁。
几千年来,人类不仅创造出物质财富,也创造出丰富的精神产品——思想。包罗万象的思想意识,加上人类自我中心的社会心理特征,及有限生命的时间紧迫感,三者交织在一起,堆积充斥在现代人类心灵中,使人们的精神世界不得安宁。
正常人都拥有可安顿身体的房间(空间)。人在房间里要活的舒适,首先要把生活物品摆放得有条不紊。我们也不会不听念叨着我拥有些什么,哪些东西是何时购买的,划算不划算,何时才能派上用场等等。在这里,个人身体不是房间的中心,仅占据它的一部分。设想,在一个只够容纳一人躯体的空间(如狭小牢房)里居住,给他带来的只能是压力、恐惧、威胁、折磨和苦难。此外,居住舒适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在这个空间中,他可以感受到时间的停顿,能够体验到美妙的宁静,就像在夜深人静感受到的那般。
其实,我们的心灵犹如身体,也需要一个居住空间。那么,现代人的心灵究竟居住在怎样一种空间中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思想,浩瀚繁杂,既有几千年来人类积累下来五花八门的精神产品,又有个人的生活经验,它们无秩序地任意堆放在我们心灵房间各处,随时引起我们的感悟、骄傲、伤心、恐惧、叹息、后悔、欲望及与外界战斗的决心。自我观念占据着心灵中心,弥漫在整个心灵,狭小地让人透不过气来,恰似心灵被监禁。加上无刻不在的时间紧迫感、金钱、地位、比较、成就、感官刺激、痛苦和死亡等等,在在体使精神受到压抑。
试问,居住在这样拥挤空间中的人类心灵,怎能得到安宁?让我们试着清理一下心灵的空间吧。首先,我们尽可将继承来的思想意识和人生经验进行一番整理,将它们放心灵的适当位置,不要杂乱无章地堆放在头脑里,任由它们随意闯入我们的神经,打扰心灵的宁静;同时,我们也要试着缩小自我意识,放弃自我在心灵空间的中心地位,而只占据适当位置,形成大量心灵空寂。这心灵空寂,是用来倾听,用来感受和用来察觉的,是用来体会爱与善的,就如同我们的身体在房间中也只占适当位置那样,留出更宽阔的空间,使我们更加舒适。此外,心灵中的时间紧迫感,也是须予解决的问题。一切欲望,均来源于时间感。当人类经历过无数竞争、压力、失败、冲突、战争和恐惧,及与以上现象完全相反的经验后,我们是已经明白,当下的精神安宁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是这样,则时间对我们来讲也许就不那么紧迫了。在心灵空间里,我们归整了思想意识,放弃了自我中心,逃脱了时间的追赶,就能获得大片心灵空寂。用这大片的心灵空寂,我们倾听,察觉,体会爱与善,精神是何等安宁。这比深夜独处宽敞卧室享受夜晚时间停止似的宁静感觉,更多了一层美妙!
当然,给心灵更多空间,并非放弃世俗生活,当苦行僧,而是在更高精神层次上生活,不受思想观念的任意影响,不受自我中心的顽固束缚,不受时间的无情压迫。只有这样,在宽阔的心灵空寂中,我们的精神才会感到舒适,才会得到真正的安宁与自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