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寻美记(十三)布尔津偶遇牛羊转场

标签:
布尔津牛羊转场西北寻美记旅游摄影 |
分类: 旅游摄影 |
阿勒泰地区部分哈萨克族牧民至今仍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传统习惯,随着天气转凉,牧民们开始了大规模的牲畜转场。
每年的春季会有哈萨克族牧民带着全部的牧群牛羊,途经这个垭口进入他们的牧场,秋季则由次垭口返家越冬,他们周而复始的重复着这个轮回。
牧场按季节可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牧场。“转场”,就是依牧草生长周期,有序地为牲畜转移草场,它是一种按季节每年进行3次或4次的循环轮牧的过程,正是所谓的“逐水草而居”。
转场的规律一般是从高处往低处走,春天把羊赶放到山顶上,夏天转到山腰,秋天到山坡或山下,然后留一片草地,打草储存让牲畜冬天吃,一般冬天在山脚下守窝子。
牧民在山区转场必须按牧道行走,这样即可以畅通无阻,保证安全,又可以防止牲畜践踏牧草,破坏草原。这可能是S232改道的原因吧。
大批牧民成群结队地如潮水般迁徙,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转场,一家接着一家的骑着马儿赶着羊群朝一个方向前进,会形成一道油画般的风景线。
现在的转场与以前相比有了不少变化,“家”不在由骆驼驮运而由汽车搬运了。所以,在转场的队伍里基本上看不到骆驼的影子。
我们没有下车拍照,一是担心停车堵路影响牛羊们的转场,二是害怕羊群中的牧羊犬。
牛羊马拥挤在路上,牲畜太多,按喇叭都无济于事。其实我们外地人也不敢按喇叭,害怕把牛羊惹惊了,只好慢慢地跟在它们后边。
越过垭口,前面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这里可能就是它们今年最后一次转场可以“守窝子”的家了。
因偶遇转场,我们到达布尔津已经是中午11点半了,120公里的路程足足用了两个半小时。随后入住贾登峪大酒店,稍事休息,下午去游五彩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