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主持人、作家蔡康永在台湾红得发紫,在大陆人气也非常高。网络上著名的维基百科已经有他的专门词条。上海的一位同志提到蔡康永便会收起他一贯嗲嗲的口气,坚定地说,下次他要来上海,我一定把他奸了。大陆的不少gay相当粗糙,但是粗暴的热爱也是爱。
十年前,我在台湾《皇冠》杂志上读过他写的《我的铁达尼号》,是我喜欢的才子文章,以后一直留意他的文字。过了几年,朋友从台湾捎来他的新书《再错也要谈恋爱》和《欢乐三国志》,据说是当时的畅销书,不过读后大失所望,文字松松垮垮,意思也很浅薄,无复当年才情。那时候他已经主持多档节目,啰嗦的谈话显然影响到他的文字,而且那几年他还没有出柜,写作身份也有些尴尬。去年读到《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让我眼睛一亮,内容虽然没有书名那么耸动,但文章漂亮,感觉有日本文艺散文一类的空灵。看来在说话和写字之间他找到了一种平衡。
让蔡康永暴享大名还是他的主持人角色。我觉得他是文化人和下流传媒结合的典范。蔡康永之前,文化人在电视里形象通常十分可笑:穿着不太合身的西装,打着领带,一脸庄严,说着拗口费解的长句子,自以为是专家而误尽天下苍生。蔡康永洒脱地走入电视,精致地展示自己的低级趣味,他比艺人还要会穿衣服,他比粗口天王更不认同主流价值,对让自己名利双收的电视网他保持着一份文人的清高,同志身份又赢取了明星般的绯闻花环,蔡康永在中文世界里第一次证明电视也能成为文人手中的利器。
我特别欣赏他主持的《两代电力公司》,对人间万象有温和的同情和尊重,同时也不有意挑衅大众的伦理观。看他的节目,观众会慢慢地感到没有什么人比我们更高,也没有什么人比我们更低。他特别反感大众媒体的妄自尊大盛气凌人,他从来不会说“让我们看一段VCR”那种圈内黑话,他老老实实地说“让我们看一段录像”。
So Nice,So
Gay。
(收录于新作《一生只为这一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