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成语典故精释》九画之“胜之不武(晋文公语;晋国大将荀嫈语)”
(2011-03-28 20:32:06)
标签:
成语春秋典故典籍读经工具书古籍国学教育文化五经训诂杂谈左传中 |
分类: 左传典故 |
167.胜之不武(晋文公语;晋国大将荀嫈语)
【释义】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比喻以大欺小。
【出处】1.《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晋文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2.《左传•襄公十年》:“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
【典故】1.因晋文公为公子流亡路过郑国时,郑文公没按礼节接待他。加之两年前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过楚国,两国结怨。而秦晋一向友好,秦国也想趁机向外扩张,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联军合围郑国。危急时刻,郑伯派老臣烛之武夜入秦营说服秦伯。烛之武说,我们国君知罪了。即便君王您攻下我国,也要跨过晋国去管理我们的土地,你觉得这可能吗?晋国本来就不讲信义,贪得无厌,灭了我国,接下来还不要对贵国用兵。如果,承蒙恩惠放过我国。我们情愿做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好好招待您们。秦伯想想烛之武说得挺有道理,就派大将留下来防守郑国,自己撤走了。
晋国大臣子犯要晋文公趁机掩袭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意思是说不行,假如没有秦伯的帮助我坐不到国君的位置。依靠别人的力量做大了反过来却损害人家,这是不仁义。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战乱来代替团结,这不符合我们呢出兵的宗旨。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2.楚共王(前590-前566年在位)占据长江中游天险,地广人众,兵力雄厚,欲霸天下,气势逼人。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联合诸侯力量,欲与楚国抗衡,但是仍觉势单力薄,不足以成事,于是便想通好雄据长江中下游的吴国,把它作为犄角之势。以求其从侧翼威胁楚国。晋悼公便邀请诸侯各国会盟于柤(音zhā,今江苏省邳州市枷口),此次集会是晋国再次南下争霸的外交准备,一方面是纠集、协调中原诸侯,但主要目的还是进一步加强与吴国的联系,会后,晋国的大将荀偃、士匄(gài)以偪阳国倾向于楚国为由,请求讨伐偪阳国(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张山子镇一带,是周朝、春秋时代的偪阳国,其国都即在涧头集镇南5华里的侯塘村。偪阳国,是陆终第四子求言的封地。妘,(yún)姓,子爵,为春秋124个诸侯国中50个有爵有姓的诸侯国之一)借以打通进攻楚国的道路。晋国的主将荀嫈(yíng)听了,不以为然。他分析说:“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意思是说偪阳城虽小,却相当坚固,易守难攻。即使攻下来,也不算勇敢;如果攻不下来,反而被诸侯耻笑。)荀偃、士匄再三请战,并当场立下了军令状,荀嫈只好点头同意。偪阳国乃据吴国进入北方之要冲,对于野心勃勃的吴王寿梦(前585-前561年在位)来说,如骨鲠在喉。而攻下偪阳正可讨好吴王。
于是,诸侯们直接从柤开拔,4月9日,联军包围偪阳,但正如荀罃所担心的,偪阳城相当坚固,偪阳人守城也十分坚决,一时间还真的难以攻克。
近来鲁国与晋国关系十分密切,去年从郑退兵的路上,晋悼公还亲自为年仅12岁的鲁襄公在卫国主持冠礼。这次集会,随从襄公的也是亲晋派名臣孟献子。鲁国人要靠晋国的庇护才能与强邻齐国“和平共处”,这样的厉害关系也大大激发了鲁军的积极性。攻城期间,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正好运送辇重到达偪阳,立刻投入战斗。偪阳人主动开启城门,联军将士不知是计策,一拥而入,突然,城上的闸门落下,眼看进入的将士要被隔绝在内被全歼,鲁国猛士郰邑大夫梁纥(纥,音hé,就是后来孔圣人的父亲)双手托住闸门,战士们才得以安全撤出。猛士狄虒(sī)弥将一个巨大的车轮卸下,蒙上甲胄,形成一面超大号的盾牌,左手执“盾”,右手操戟,掩护着一队士卒继续攻城。孟献子不禁感叹:“《诗》里所谓‘有力如虎’,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 偪阳人相当自信,再次戏弄对手,居然将一条布从城上垂下——你有本事爬上来啊!猛士秦堇父攀布而上,眼看快爬到垛口,偪阳人突然将布割断,秦堇父重重摔下城根,昏厥过去。上面的布又垂了下来。堇父苏醒后再次攀爬,再次摔下,如此重复了三次,守军也被这样的勇气感动了,布匹也不再悬下:我们服了,您不要再爬了。如此,秦堇父方才罢休,并拿着断布在军中炫示三日,在诸侯中赚足了风头。此次作战回国,孟献子任命秦堇父为车右。秦堇父的儿子秦丕兹,后来成为孔子门徒。
攻打偪阳的战斗出乎意料的艰难,眼下已经是五月初了,诸侯的军队屯兵攻城已近一个月。原来请战的荀偃、士匄又来找荀罃请求退兵:“雨季就要到了,再拖下去恐怕难以安全退兵,请您下令班师吧。”荀罃怒不可遏,顺手操起几案摔过去,几案从二人中间飞过。随即厉声呵斥:“你们不是说要拿下偪阳封给向戌吗?那就把这两件事情办好在来跟我说话!我原本不打算来,是你们坚持要打,我为了班子团结才答应你们。现在已经劳动了国君,麻烦了诸侯,老夫被你们牵连到个地方,你们不能建功,又想来害我,到时候你们肯定又要说:是我荀罃下令撤兵的,不然的话城就攻下来了。我已经老了,还能再次担当这样的罪过吗(指自己年轻时曾经被楚国俘虏,所以说再次负罪)?!再给你们七天时间,七天你们取不下偪阳,我先取下你们的人头!”二人惭然退下。
5月4日(庚寅日),荀偃、士匄帅士卒猛攻偪阳,二人亲受矢石,坚持不懈,8日(甲午),终于攻灭偪阳。晋悼公欲将其地赠予亲晋的宋大夫向戌,被向戌婉言谢绝。悼公遂将偪阳并入宋国。
【释义】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比喻以大欺小。
【出处】1.《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晋文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2.《左传•襄公十年》:“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
【典故】1.因晋文公为公子流亡路过郑国时,郑文公没按礼节接待他。加之两年前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过楚国,两国结怨。而秦晋一向友好,秦国也想趁机向外扩张,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联军合围郑国。危急时刻,郑伯派老臣烛之武夜入秦营说服秦伯。烛之武说,我们国君知罪了。即便君王您攻下我国,也要跨过晋国去管理我们的土地,你觉得这可能吗?晋国本来就不讲信义,贪得无厌,灭了我国,接下来还不要对贵国用兵。如果,承蒙恩惠放过我国。我们情愿做你们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好好招待您们。秦伯想想烛之武说得挺有道理,就派大将留下来防守郑国,自己撤走了。
晋国大臣子犯要晋文公趁机掩袭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意思是说不行,假如没有秦伯的帮助我坐不到国君的位置。依靠别人的力量做大了反过来却损害人家,这是不仁义。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战乱来代替团结,这不符合我们呢出兵的宗旨。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2.楚共王(前590-前566年在位)占据长江中游天险,地广人众,兵力雄厚,欲霸天下,气势逼人。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联合诸侯力量,欲与楚国抗衡,但是仍觉势单力薄,不足以成事,于是便想通好雄据长江中下游的吴国,把它作为犄角之势。以求其从侧翼威胁楚国。晋悼公便邀请诸侯各国会盟于柤(音zhā,今江苏省邳州市枷口),此次集会是晋国再次南下争霸的外交准备,一方面是纠集、协调中原诸侯,但主要目的还是进一步加强与吴国的联系,会后,晋国的大将荀偃、士匄(gài)以偪阳国倾向于楚国为由,请求讨伐偪阳国(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张山子镇一带,是周朝、春秋时代的偪阳国,其国都即在涧头集镇南5华里的侯塘村。偪阳国,是陆终第四子求言的封地。妘,(yún)姓,子爵,为春秋124个诸侯国中50个有爵有姓的诸侯国之一)借以打通进攻楚国的道路。晋国的主将荀嫈(yíng)听了,不以为然。他分析说:“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意思是说偪阳城虽小,却相当坚固,易守难攻。即使攻下来,也不算勇敢;如果攻不下来,反而被诸侯耻笑。)荀偃、士匄再三请战,并当场立下了军令状,荀嫈只好点头同意。偪阳国乃据吴国进入北方之要冲,对于野心勃勃的吴王寿梦(前585-前561年在位)来说,如骨鲠在喉。而攻下偪阳正可讨好吴王。
于是,诸侯们直接从柤开拔,4月9日,联军包围偪阳,但正如荀罃所担心的,偪阳城相当坚固,偪阳人守城也十分坚决,一时间还真的难以攻克。
近来鲁国与晋国关系十分密切,去年从郑退兵的路上,晋悼公还亲自为年仅12岁的鲁襄公在卫国主持冠礼。这次集会,随从襄公的也是亲晋派名臣孟献子。鲁国人要靠晋国的庇护才能与强邻齐国“和平共处”,这样的厉害关系也大大激发了鲁军的积极性。攻城期间,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正好运送辇重到达偪阳,立刻投入战斗。偪阳人主动开启城门,联军将士不知是计策,一拥而入,突然,城上的闸门落下,眼看进入的将士要被隔绝在内被全歼,鲁国猛士郰邑大夫梁纥(纥,音hé,就是后来孔圣人的父亲)双手托住闸门,战士们才得以安全撤出。猛士狄虒(sī)弥将一个巨大的车轮卸下,蒙上甲胄,形成一面超大号的盾牌,左手执“盾”,右手操戟,掩护着一队士卒继续攻城。孟献子不禁感叹:“《诗》里所谓‘有力如虎’,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吧?” 偪阳人相当自信,再次戏弄对手,居然将一条布从城上垂下——你有本事爬上来啊!猛士秦堇父攀布而上,眼看快爬到垛口,偪阳人突然将布割断,秦堇父重重摔下城根,昏厥过去。上面的布又垂了下来。堇父苏醒后再次攀爬,再次摔下,如此重复了三次,守军也被这样的勇气感动了,布匹也不再悬下:我们服了,您不要再爬了。如此,秦堇父方才罢休,并拿着断布在军中炫示三日,在诸侯中赚足了风头。此次作战回国,孟献子任命秦堇父为车右。秦堇父的儿子秦丕兹,后来成为孔子门徒。
攻打偪阳的战斗出乎意料的艰难,眼下已经是五月初了,诸侯的军队屯兵攻城已近一个月。原来请战的荀偃、士匄又来找荀罃请求退兵:“雨季就要到了,再拖下去恐怕难以安全退兵,请您下令班师吧。”荀罃怒不可遏,顺手操起几案摔过去,几案从二人中间飞过。随即厉声呵斥:“你们不是说要拿下偪阳封给向戌吗?那就把这两件事情办好在来跟我说话!我原本不打算来,是你们坚持要打,我为了班子团结才答应你们。现在已经劳动了国君,麻烦了诸侯,老夫被你们牵连到个地方,你们不能建功,又想来害我,到时候你们肯定又要说:是我荀罃下令撤兵的,不然的话城就攻下来了。我已经老了,还能再次担当这样的罪过吗(指自己年轻时曾经被楚国俘虏,所以说再次负罪)?!再给你们七天时间,七天你们取不下偪阳,我先取下你们的人头!”二人惭然退下。
5月4日(庚寅日),荀偃、士匄帅士卒猛攻偪阳,二人亲受矢石,坚持不懈,8日(甲午),终于攻灭偪阳。晋悼公欲将其地赠予亲晋的宋大夫向戌,被向戌婉言谢绝。悼公遂将偪阳并入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