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实习季到了,这两天的公号后台收到了很多条留言,都是有关职场关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有一个小姑娘留下这样的疑问:公司同期招的实习生不止我一个,我可以不巴结前辈不刻意亲近别人,但不能保证别人也不这样做,所以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我不主动示好,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呢?
在回答这个疑问以及类似的问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这两个小朋友都曾经是我们的实习生,暂且把女生叫做G,男生叫做B吧。
B是个恃才傲物的小男生,全年级专业课成绩第一,除了问问题之外,他很少主动跟我们说话,午饭之后的闲聊环节从来不参与,总是自己飞快的吃完,然后默默的坐在办公桌前看书玩手机。
我暗示过他,作为新人,你总得给大家一点去了解你的契机,多参与聊天和周末的活动,争取融进集体。
他毫不掩饰自己莫名自信的优越感,反问,“我为什么要融进集体,跟你们聊明星八卦聊家长里短的话题?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觉得挺好的”。
我知道他口中的好是什么,是松鼠会里一篇篇有关电学力学天文学的文章,是知乎上某些长篇大论公式满满带着专业光环的帖子,是虎嗅网上那些高深莫测的科技贴。他自以为占据了信息的前端,自然对八卦闲聊不感兴趣。
他甚至给了我一个有些悲悯的眼神,说,一个人懂得越多,被理解的机会就越少,你们不了解我,我也不强求。
那一年我们招了八个人,留下六个,除过另一个实习六个月休了三个月病假的女孩,还有他。
考评的时候我正巧出差,回来之后发现他已经走了,问起邻桌的女孩,她努努嘴,“没人给他的考评成绩写推荐呗,老大挑人的时候,也先问了大家的意见,他这种人,谁想跟他做同事啊。”
第二个小故事,关于女生G。
G是我们招过最活泼伶俐最会来事儿的小姑娘,嘴甜的不得了,一进公司就满口“老师”,哄的前辈们十分受用,每天都积极帮大家擦桌子,帮大家倒水订外卖送发票,抓紧一切机会跟前辈和老大们在茶水间偶遇聊上几句,她跟大家套近乎拉关系的态度卑微的近乎殷勤。
可即便如此,她依旧没能在转正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公布测评结果的那天,我听到她在一边带着哭腔问她师父,“为什么不留下我?”
“你今后要把关注点移回自己身上,别总是想着如何去讨好别人,太急功近利,反而什么都做不好”,我的同事这样委婉的讲给她听。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更加困惑,坚持自己也不对,融入圈子也不对,那到底有没有某条两全其美的出路,可以让职场菜鸟安身立命?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是因为你们和我一样,都刻意的回避了这两个故事中的关键点,即个人能力。
职场与校园生活最大的不同,并不是称呼从同学换成了同事,也不是从洁白的象牙塔步入了妖气横生的黑森林,最关键的一点,从信息交换步入到价值交换。
我们在学校时喜欢八面玲珑的万事通,在职场中,却更关心这个人是否能够按时按质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在学校时崇拜门门课都得A的学霸,在工作中却更关注这个人是否能如期的签下合同。
你的成绩能否转化为能力,你的关系能否转化为业绩,这才是顶顶重要的事。
在大多数的企业中,你是谁,其实没那么重要,你是什么性格,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做好手头的东西。
B落选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清高孤傲,而是因为他从不按规则行事,连公司PPT模版规定好的配色字体,他都常常换成自己喜欢的风格且从不听劝,他经手的很多工作,还需要其他人返工一遍,你一边心急火燎的返工,一边还得听他冷嘲热讽你的审美。
G离开的原因,不是因为她八面玲珑,而是因为她每天把太多的时间用来讨好别人,自己的任务反而总是延迟,我们做前期工作的一个小时延误,都会导致做后续环节的同事雪崩似的加班,一次两次尚可以容忍,可是常常如此,谁也不愿给自己留下这样一个猪队友。
我跟很多职场前辈聊过对新人的期望,几乎无一例外,对于性格方面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你可以沉默寡言,但是不能影响跟同事正常的工作沟通。
你可以特立独行,但是你的成果要遵守既成的规范和规定。
你可以无微不至,但前提是有足够的精力兼顾工作质量和人际关系。
你可以是任何一种人,只要你能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
职场的生活是一场连续的互动博弈,作为团队中的独立个体,用不着你智商爆表,也不用你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如何发挥自己的实力,如何在展示自己的时候让合作伙伴也感到愉快,如何不断的自我提升,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才是职商。
正如我很喜欢约翰.威尔逊总统的那句话:
如果我们很强大,我们的价值会不言自明。
如果我们很弱小,再多的言语也无济于事。
你能做好的事情,才是你征服世界的武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