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大”是谁?

(2015-06-03 11:33:55)
标签:

历史

文化

育儿

教育

分类: 小学必背75首古诗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别董大》这首诗,气势豪迈,感情真挚,是一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别董大》原诗共有两首,入选教材的是第一首,即本篇。另一首则是:yáo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因第一首诗歌的名气太大,所以第二首较少为人知。

  关于这两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学界普遍认为是高适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唐诗鉴赏辞典》),具体的来说,大约创作于公元747年,即唐玄宗天宝六年(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jiān)注》)。

然而,在搜集和阅读和本首诗歌相关的文献资料之后,我却对学界普遍认为的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产生了疑问。 

这首先要从“董大”是谁开始说起……

董大,学界普遍认为应当是指唐玄宗时期一位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董庭兰(约695——765),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因其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别称“董大”。董庭兰琴技高超,为时人所普遍赞誉,在多首唐人诗歌中,都留下了董庭兰的名字。如李()的诗歌《听董大弹胡(jiā)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一诗中,详细描绘了董庭兰高超绝妙的琴艺:(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先拂商缠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槭。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珠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阴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进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yuán),凤皇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还有崔钰的《席间咏琴客》:

七条弦上无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两首诗歌中的“房给事”和“房次律”,指的都是同一个人——唐肃宗时的宰相房(guǎn)

  房琯字次律,曾唐玄宗天宝五年(746任给事中,因此李颀诗题中称“房给事”。

 

从崔钰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董庭兰在遇见房琯之前,并没有什么名气。宋代朱长文的《琴史》中说:“天宝中,给事中房琯,好古君子也,庭兰闻义而来,不远千里。”可见房琯对董庭兰来说,可谓有知遇之恩。事实的确如此,董庭兰在投奔房琯之后,就成为房琯的门客,跟随在房琯身边,受到房琯的赏识,董庭兰高超的琴艺才逐渐为人所知。

        董庭兰之所以能够出名,离不开房琯的赏识和赞誉,而董庭兰名气的大小,同样也取决于房琯本人地位之高低。董庭兰投奔房琯之时,房琯任给事中,不过是正五品的官职,即使房琯再怎么卖力赞美推崇董庭兰,影响力想必也有限。只有后来房琯担任宰相,权重天下之时,董庭兰的名声也才会水涨船高,恐怕只有此时才可称得上名闻天下吧!

  因此,对于《别董大》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的论断,我持怀疑的态度。从第二首诗“今日相逢无酒钱”一句来看,天宝六年董庭兰正在房琯身边为门客,不至于会穷到没有酒钱的地步,如果不是董庭兰没有酒钱,难道会是高适自己吗?诚然,高适青年时是有一段穷困潦倒的日子,这也正是学界将这首诗当做高适早期不得意时的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与之相对的是,那个时刻的董庭兰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即便两人那时便相遇相知,分别之时高适断然不会说出“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临别赠言来,除非是开玩笑。我们打个比方,比方说朱老师和我分别,临行前赠我两句诗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嘿!拿我寻开心呢是吧?就算我是根葱,可谁会拿我炝锅呀?对吧,当不起这句话。

    那么这首诗究竟应该作于何时呢?翻检历史,我们发现,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房琯被贬官罢相。而罢相的原因,正和董庭兰有关!

  时议以两京陷贼,车驾出次外郊,天下人心惴恐,当主忧臣辱之际,此时琯为宰相,略无匪懈之意。但与庶子刘、谏议李、何忌等高谈虚论,说释氏因果、老子虚无而已。此外,则听董庭兰弹琴,大招集琴客筵宴,朝官往往因庭兰以见琯,自是亦大招纳货贿,奸赃颇甚。……宪司又奏弹董庭兰招纳货贿,琯入朝自诉,上叱出之,因归私第,不敢关预人事。谏议大夫张镐上疏,言琯大臣,门客受赃,不宜见累。二年五月,贬为太子少师,仍以镐代琯为宰相。——《旧唐书列传第六一房琯传》

  房琯被贬官,是因为宠信董庭兰,百官往往只有通过董庭兰的关系才能见到房琯。董庭兰因而大肆受贿索贿,被人告发,房琯因此而被贬官。董庭兰失去了房琯这个靠山,家财也一定被全部没收,变得一无所有,不得不黯然离开朝廷。那么,作为一名乐师,董庭兰的去向会是哪里呢?结合当时的局势,北方处于一片战火之中,相对平静的,只有江南和唐玄宗逃往的川蜀地区。比如著名的乐师李龟年就飘零在江南地区,唐代宗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遇到李龟年,留下了著名的诗篇《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又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玄宗酷爱音乐,西逃入蜀时,大量的宫廷乐工和梨园子弟也跟随入蜀,相信在这些人其中,一定会有董庭兰的同门、弟子。此时此刻,平时里吹捧赞美董庭兰的那些官员文士,此时个个唯恐避之不及,恐怕只有董庭兰的同门、弟子,才有周济他的可能。因此,董庭兰离开朝廷后,入蜀有极大的可能。而高适自公元759年至764年期间,正好在蜀地为官,很可能在此时,遇到了陷入穷困潦倒,以至于付不起酒钱的董庭兰。遇到如此境遇的故友,高适当然唏嘘不已,公元764年春,高适被朝廷宣调入朝,任刑部侍郎,离开蜀地,与董庭兰作别。《别董大》一诗或许作于此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