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岁男童的一场恶作剧致2岁女童18楼坠亡:“熊孩子”家长该怎么治?

(2017-07-13 00:13:55)
标签:

育儿

熊孩子家长该怎么治?

5岁男童致2岁女童坠亡

分类: MM爱BABY。

5岁男童的一场恶作剧致2岁女童18楼坠亡:“熊孩子”家长该怎么治?

  文/许小美

5岁男童的一场恶作剧致2岁女童18楼坠亡:“熊孩子”家长该怎么治?

  前几天看了一条新闻心里特别难受:3名孩子一起走进某小区电梯,到9楼,一名5岁小男孩将已出电梯的2岁女童抱回电梯,按下18层,将其独自留在电梯。到了18楼女孩走出电梯,而18楼通往天井的护栏恰好没有玻璃挡板,小女孩坠入天井身亡。

  因为男孩的恶作剧间接得害死了2岁的女童,很多人都在骂男孩是熊孩子,和杀人犯没有什么区别。也有人觉得,孩子那么小哪懂什么,只是恶作剧而已,他估计也没想到后果会那么严重。还有的把问题归结到物业身上,觉得这年头房价那么贵,物业却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

  此处,我只能呵呵哒。如果你是女孩的父母,你会这么说话不腰疼吗?估计,你早就想让男孩偿命而后快了吧。

所以,有些事不发生到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1

出了问题大家总是会找许多理由,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内心的罪恶感。当时放心让这个几个孩子单独玩耍的家长,说实话心也够宽的。大家可能都觉得只是一场恶作剧而已,从未想过会要了2岁女童的性命。

孩子才多大?一个五岁,一个两岁,他们是有多大的信心让这些懵懂无知的孩子独自走上电梯。物业的监管不力,小男孩的行为确实是一方面的原因,但监护人的监护不周,大意疏忽是让悲剧发生的最直接关键的原因。

  上周,Paul经常去的一家游泳馆里也发生了一起事故,一个9岁的小男孩突然溺水身亡。教练以为他在憋气,救生员更不知所踪,在最后还是旁边的小朋友发现的。

危险总是在一刹那,千万不要等悲剧发生了才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出门请带上你的脑子,别觉得出了事都是别人的责任,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孩子也不能活了。孩子再大了,再勇敢独立也不能放松警惕。

高度重视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要觉得每天陪伴在孩子左右,就不会发生意外。一时的疏忽可是一辈子的遗憾,日常生活中多点安全教育和防范,保护好孩子的安全比一切都重要。

  2

这年头,“熊孩子”的特点,就是调皮捣蛋、任性妄为、无规则意识、以戏弄他人为乐趣等。

  记得去北京做高铁的时候,孩子大声喧哗,影响乘客的休息,乘务员过来劝说时。家长却不以为然,觉得:“我孩子小,天性就是活蹦乱跳。”

  带小温馨去坐地铁的时候,看到一个姐姐在吃饼干,小温馨好奇的问我:“妈妈,你不是说地铁上不可以吃东西吗?为什么姐姐可以?”当有好心人提醒那个家长时,她只是不屑得说一句:“我孩子饿了,管得着吗?”

  亲戚的孩子来家里,总是喜欢东摸西摸,看到什么都想要,还随便拿主人家的东西,弄坏了家长只会说:“他还小,不懂事。

  有些家长就是这样,总是拿“他还小”,“还是个孩子”等来开脱,觉得就是因为孩子不懂事,太小了,更可以得到周围人的原谅。

殊不知正是因为我们总拿这些理由帮孩子脱罪,才导致孩子做任何事都肆无忌惮。

  发生这起事故之后,也有部分家长觉得,两个孩子太小了,完全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只是恶作剧而已,男孩也不是故意的。

  听到这样的声音说实话,内心很不是滋味。或许你没有孩子,不知道养育一个孩子的责任有多大。也不能理解女方父母失去孩子的心情和感受。

  孩子的年龄是小,但一个5岁的男孩孩子最起码应该知道如何去保护好妹妹。而不是选择将一个2岁的小女孩抱着放到一个冰冷的电梯里。他难道不知道妹妹会害怕,会恐惧吗?

他以戏弄他人为乐趣,以欺负别人为本事。这种行为不是不懂事,不是因为他太小,而是内心冷漠,毫无家教的表现。

  3

俗话说,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熊家长。有时候正因为家长的溺爱和过度包容,才会导致孩子不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允许做。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13年重庆摔婴女孩事件:事件中的女童完全违背了天性,对一个一岁半男童拳打脚踢。电梯到达25楼后,她像扔沙袋一样将男童扔到走廊。这种行为让人毛骨悚然,根本无法相信施暴者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

在英国一个10岁童虐杀幼童案也是非常知名:英国一个小女孩残忍残忍虐杀一3岁和一4岁的男童的事件,她没有任何杀人动机,纯粹只是觉得杀两个孩子是一件非常好玩开心的事情。甚至她还把杀人的整个过程描述在本子上,简直丧心病狂。

还有一起是在英国利物浦,一个年仅10岁的Robert

和Jon在在购物中心拐骗了2岁的陌生男童James,并且残忍把他给杀害,事后居然还伪装成火车碾过致死的假象。他们也成为英国历史上年纪最小的杀人犯。

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的研究表示:儿童要到12岁-13岁才能发展明辨是非的成熟道德观念。而我国的刑法又有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我认为,面对熊孩子的这份不自知的恶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矫正措施,否则这对那些失足的孩子很不公平。

有关机构应该将这些熊孩子放到教育局或福利署等机构,召集社工、老师或者家长对身上的一些犯罪行为进行心里辅导等。家长如果对熊孩子不管,不教,不纠正,任由而之,长大了可真就成了家庭的累赘和负担了。




虽然孩子也有淘气可爱的时候,但凡事都有个度,好与坏在一念之间,
熊孩子和杀人犯往往也只有一线之隔。

  4

如果想要决定改变熊孩子,就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一次次的纵容和溺爱只会让恶作剧变成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悲剧。立好规矩,自成方圆。

  别以为孩子天生都不懂事,对于孩子来说是可以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让他们明辨是非的。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最可怕的是一些家长,从来不懂反思,也不会将世界上的规则和道德标准说给孩子听。他们只会觉得调皮、爱闹是天性,碍你啥事了?

古语有云:“子不教,父之过。”我们都应该知道,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我们既要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前段时间也看到一则新闻,来源于网络:

  6月10号上午,55岁外籍人士刘先生坐高铁,从上海动身去宁波开会。当时车厢内有三个家庭,每家都有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大人小孩都很兴奋,整个车厢简直都是他们的声音。

  刘先生觉得几家人说话声音比拟大声,便表示希望小声一点,从上车到如今,小孩比较吵闹,大人们也管。

  但听到刘先生责备,其中一位爸爸坐不住了,走过来要跟刘先生理论。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指指点点。手指快要碰到身体时,刘先生用手把小孩父亲的手挡开。

  就是这么一个挡开的动作,被男子老婆看见了,女子二话不说,冲过来就给刘先生一个耳光。

  据民警后来理解,女子以为是刘先生打了丈夫,也没好好沟通,在没有问清事情状况时,就出手把刘先生的眼镜打掉,打的过程又比拟用力,形成刘先生左眼眼球出血。

爱闹是孩子的天性,没错。但前提是千万别影响到他人。孩子小,也没错,但你呢?你可以以身作则,告知孩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啊?如果一味的宠溺孩子的刁蛮任性,忽视孩子的无理取闹,只会显得没有教养和素质而已。

  5

好习惯不见得会传代,但坏毛病一定会遗传。如果孩子犯了错,家长不及时纠正,而不是找理由说孩子小,不懂事。长期如此,很有可能会扭曲孩子的性格塑造。

  真正的教育是管教相结合。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想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得从建设和谐家庭做起。

  在家里很多家长明明知道孩子犯了错,却认为那是可爱的表现;孩子被门夹了,在孩子面前边骂边拍打,责怪门的不对;孩子在游乐园抢了别人的玩具,甚至还动手打人,从不让孩子主动道歉,只会觉得孩子小,能理解。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爱和教育本身就是独立的。别光顾着给孩子全部的爱,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不好好教育,等到长大了,再想去教育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孩子都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进步的。真正的爱是让他懂得分寸与克制,明白与人处事的道理,学会助人为乐,不欺负比自己幼小的人,保护好弱小的动物等。

学会正确教育,而不是不负责任的托词,不断强化给孩子一个信号:你是个孩子,你还太小,你做任何事都值得原谅。孩子没教养,父母的责任可是最大的。

  小美说:

 我们能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教养。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形成最基本的素质和规矩,让他知道犯了错就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养不教,父之过。面对孩子犯的错,家长一定要重视教育,千万别助长孩子的任性,日后只会变得更猖狂,更难管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