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下乡洋洋哥哥友爱 |
分类: 馨姐日常教育。 |
请为孩子创造一个友善的环境
文/小美
这次回老家,我发现小外甥洋洋变了许多,好像比以往更懂事了。原本不爱和我们说话的,渐渐地放开了羞涩变得活跃起来。原本他一个人享受全家所有人的关爱,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他是宠爱有加,而如今多了一个妹妹,他从原本自私的自己开始变成了一个有责任的大哥哥。他会笑着对妹妹说:“妹妹,小妹妹,我是你的哥哥。”看到他们相亲相爱的画面我打心眼里感觉到知足。
老家的门前长了一颗颗大树,馨宝在家呆了几天和洋洋也混熟了。洋洋喜欢推着妹妹出去玩,晚上,所有人都带着孩子在路上走着。洋洋跌跌撞撞,一不小心被路边的树枝绊了一跤,洋洋瞬间就哭了。这个时候,婆婆立刻走上前抱起洋洋安慰着:“洋洋不哭不哭,乖啊乖,这个坏树枝,让你绊我家洋洋。”说着就把树枝撇成两截,扔了出去。洋洋看见外婆为自己出了气心里也好过许多,擦掉眼泪,也就不再哭了。
佳哥对洋洋说:“小小男子汉要自己站起来,这么点疼痛算什么啊,对不对?”佳哥试着鼓励跌倒的洋洋能够自己站起来,佳哥继续说:“你自己摔倒了,被绊倒了,疼了痛了还有这么多人关心你,照顾你,那么小树呢,人家也疼,也痛,现在被撕成两段,它得多可怜?”洋洋一脸无辜的样子看着树枝,缓缓的站起身来,拿起树枝揉了揉,说:“小树也疼,洋洋也疼,我给小树揉揉,外婆给洋洋揉揉,我们都不疼了。”洋洋听了佳哥的话,懂得了呵护小树,远离了“自我中心”。
有时候,馨宝摔倒了,馨婆也会像婆婆一样,对着地板踹几脚,表示为馨宝出气。馨宝看到馨婆也为自己出了气,便也不哭了,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又能怎样呢,孩子是不哭了,她却有可能学到了报复,我们的行为举止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以后孩子还能知道什么事宽容吗,还能友善的去对待身边的事物吗?一不小心摔倒了,绊倒了,扶起来告诉他们,要彼此关爱,疼痛是相互的,事物也好,人也好,他们都有生命,都会疼。我们不该以一种冷漠和报复的方法去处理事物,而是要想想如何让孩子懂得关爱,和别人和睦相处。
还有一次印象比较深刻,馨宝用脚瞪了一下洋洋,洋洋抓起拳头准备打馨宝,婆婆看见之后,立马制止,对他说:”妹妹又不是故意的,她小不懂,你不可以打妹妹,听到没?“我知道,馨宝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才会为她找理由,希望洋洋不要伤害她。可是如果我们告诉洋洋,不管在哪,都应该懂得宽容,学会有耐心和妹妹和睦相处,这样是不是更好一些呢。这让我想到了被绊倒的小树,难道它就应该遭受被截两段的疼痛吗?以后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相处出现矛盾了,挨打了也要这么去报复别人吗?如果我们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友善传递给孩子,对他们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就不一样。
孩子是怎样成长的?从书上看到一段话觉得特别有意义: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争论反抗;在充满嫉妒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贪得无厌;在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在充满分享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慷慨;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热爱人生;在充满安宁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平安。想想,我们又该为孩子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