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领会教学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北京体育学院  毛振明博士

(2015-08-31 12:42:53)
标签:

转载

分类: 体育教学

严格地说,我们每个体育教学模式都是指向学生学会学好的教学模式,但笔者在这里重要是要针对体育的学科特性来谈一谈“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这个模式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的特殊意义。

一、再从体育的特性上谈谈什么是“会”与“怎样才能会”

笔者曾就体育中的“会”、“怎样叫做会”以及“循序渐进”的有关问题做过初步的探索,在此复述如下:

一、体育运动的“会”与“不会”因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

  1)游泳、滑冰、器械体操的某些动作、舞蹈中的有难度的动作等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会”与“不会”的本质性区别,这些动作往往和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有较大的区别。

2)相反,跑、跳、投等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不存在“会”与“不会”的本质性区别,一般只有“好”与“不好”、“正确”与“不正确”的区别,这些动作往往和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比较相象。

3)集体性球类项目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运动,由于存在有技术和战术的多种问题,“会”与“不会”和“好”与“不好”、“正确”与“不正确”同时存在。

二、根据运动项目的性质不同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也不同

  1)游泳、滑冰、器械体操、舞蹈等有“会”与“不会”的本质性区别的项目,必须从分解法开始学习(如我们不能把不会游泳的学生直接扔到水中让他们直接学习游泳),这种学习要求有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

2)跑、跳、投等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不存在“会”与“不会”的项目,有时不必从分解法开始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可以从完整法来开始教学的(如我们可以让没上过跑的课的学生直接上跑道去跑),“分解教学法”是为了学习细节的技术(如专门练习一下摆臂),“完整教学法”是为了学习整体的技术(如跑全程以培养学生的速率感和整体动作的连贯和协调)。这种学习有时不需要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

3)集体性球类项目由于存在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有时需要先从整体来体会整个运动的战术和运动特性,此时是要求“整体教学法→分解教学法→整体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4)个人性球类项目和用器械性运动项目(持拍类、持球类),由于其器械的有无关系到其基本运动特性的有无,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将器械与学习者分开,如让学生做过多的徒手练习。

上面的思想中包含了“领会教学法”的思想。其中“集体性球类项目由于存在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有时需要先从整体来体会整个运动的战术和运动特性,此时是要求“整体教学法→分解教学法→整体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就是领会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比如说足球,足球运动的灵魂是“足球的意识”(足球的跑位和战术配合意识等)。有了好的足球意识,足球战术才能活起来,足球技术才能发挥作用。足球意识主要反映在运动者对球、对人、对场地的时空认识上,足球意识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从低级到高级,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图):

第一阶段:“扎堆”阶段

特点:球到哪里大家就追到哪里;“扎堆”状态的前后移动:很难有进球。

 

第二阶段:逐渐向纵、横展开阶段

特点:从抢球向朝对方门踢球;队员开始向纵、横方向散开;出现进攻的主力队员。

 

第三阶段:会利用空挡阶段

特点:出现有意图地向对方防守空挡移动和传球的现象

 

第四阶段:制造对方空挡阶段

特点:通过有目的的摆脱与跑位使对方防守出现空挡。

篮球运动、手球运动、棒球运动等也有同样的特性,要先让学生掌握了足球的基本意识,不但不影响这些运动的技术学习,还能使技术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增强。

二、领会教学模式的提出

当前,由于在体育教学理论上对上述运动性质认识不清,在教学实践中过多地对集体性球类项目也采用了机械的上的“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和“分解教学法→整体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而且在分解的过程中器械与学习者分开(让学生做过多的徒手练习)的现象较多,使得教学效果差、学生没兴趣、对运动项目的理解很浅,出现“会点儿基本技术但不会打球”的现象,“学会”和“学乐”的问题均比较突出,而领会教学法正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作出的新探索和新尝试,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被归纳成如下过程:

 

领会教学模式

1、含义和其教学指导思想:

是由英国学者嘉宾(Branker)等在80年代提出的一种改造球类教学的教学过程结构,是试图通过从整体开始学习(领会)的新教程,改变以往只追求技能,甚至是枝节的技能,而忽视了学生对整个运动项目的认知和对运动特点的把握的缺陷,以提高球类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结构特征:

其教学过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单元教学过程的改造上,是由过去“从局部开始分解教学”改变为“从整体开始教学再到局部,在回到整体教学”并让学生从一开始就“领会“到项目(特别是集体性的球类项目)的基本概况和概貌,以及早地形成球类意识和战术概念等,其具体的教学程序见(图)

 

 

 

 

 

 

 

(图四)领会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

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从项目整体特征入手,然后再回到具体技能学习,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认识和训练中。

2)强调从战术意识入手,把战术意识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整体意识和战术为主导的性特征很强。

3)突出主要的运动技术,而忽略一些枝节性的运动技术。

4)注重比赛的形式,并在比赛和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对项目的理解,教学往往从“尝试性比赛”开始,以“总结性比赛”结束。

三、领会教学法的两个范例

下面介绍两个领会教学法的实践范例,以供大家参考。

案例1

本案例选自日本“偶土会”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师上初二的篮球课,采用了新的单元教学顺序B,与以往的单元教学程序A有很大的不同(表其)(表八)。其区别主要是从“尝试性比赛“开始,再到限制性比赛”,再到分解教学,然后再回到整体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表九)。

(表七)新的单元教学顺序B

 

 

 

 

 

 

(表八)传统的单元教学程序A

 

 

 

 

(表九)新的教学过程取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关于领会教学法的几点讨论

1、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不是适合所有项目

笔者认为:领会教学法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对一个项目特点进行整体领会和认知,而这种认知又是连结具体技术学习,有利把这些技术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灵活地深入地进行技能学习的项目”,比较典型的有篮球、足球、排球等到集体球类项目,还有一些枝节动作较多,但在创编上需要有变化的项目,如武术、健美操、艺术体操等。其它不具备这两个特性的运动项目,则不适用或不必用此教学法,但如果在某一个阶段运用完整教学法来帮助学生进行一下整体全局的认识也是很必要的。

2、所需要教学条件的分析

能不能很好的运用领会教学法,关键要有以下条件为支撑:

1)教师要对所教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梳理,要从教学指导思想改变过去从枝节入手、从简单入手的教学程序,建立一个从“整体→分解→整体”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方法体系。

2)教师要对运动项目有比较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各个运动技术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清楚的分析和把握。

3)教师要在“比赛教学法”方面有新的开发,这种“比赛法”不同于过去的教学比赛,是一个“尝试性比赛”和“为发现问题的比赛”,比赛中要有一定的限制性手段,如“限制防守的比赛”、“限制进攻的比赛”、“验证问题的比赛”等。

4)学生对此运动有一些基本的经验。

5)场地器材情况较好(可以有让学生经常进行比赛的条件)。

3、领会教学法教学模式与教学时数的关系。

由于领会式教学法的特殊性,它对教学时数有一些特殊要求。领会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法最大的区别是从完整教学开始、以完整教学结束。既然是以相对完整的教学来结束,而不是教到哪里算哪里,那么它必须有一个能完成阶段性教学任务的基本时间,应该说一般不应少于12课时,即采用中大单元来教学,这是领会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也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切实保证学生可以学好学会的特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