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关于と思われる、と言われる
(2013-12-08 11:06:37)
这几天看到微博上在讨论N1一道题的と思われる。不由得就联想很多。它有表示尊敬。表被动,也有自发态(固定搭配主语+には、、と思われる),很明星那道题的话,3是最好的,1,2,4也没错,口语中可以用啊。
相同的还有と思われる、と言われる、と考えられる。这里就不提と思う的自发态了,因为是固定搭配,按语法照搬就是了。而且自发态的动词就那么几个,不是很多。
と思われる、と言われる、と考えられる在论文或者书中这两个词是出现率也挺高的。但是却不能随便用。前提是这件事确实是被大多数人所认为或者赞同时才真正可以用。也就是说と思われる前提是自己有某种根据的。と思う就是单纯的自己想的(言外之意就是可以为自己的想法付责任的)。因此と思われる虽然好用,但也不能乱用,否则就会出现明明是自己所想的,自己的观点把别人也代表了。而且比起と思われる、或者と考えられる更好些吧!
但と思われる在口语中却很好用,而且我倡导大家用,它可以让自己的回答更柔弱,更委婉。被人质疑时还当作挡箭牌作为逃脱,避免承担责任的理由。日本人近年来很喜欢用と思われる。它很符合日本人的心境和日本社会。从一个小小的语句就能窥视出日本人的特性和思维。但这里主要讲论文等中的と思われる。慎用!!!
我好几次被我的导师提醒,原因是有好几次上讨论会发表报告的时候用了と思われる、と言われる。而被导师问到前面的内容你是从哪里看来的时候,我却答不上来。特别是我这种研究历史学的。と思われる、と言われる前面接的内容至少要在现行研究中找到至少2到3个以上的学者都这么认为,那这个说法才可以被称作是一般论拿出来作为自己的论证。相反,要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时就必须用と思う来固定,强调这是自己所认为的,而不是别人认为的。用多了と思われる会给人一种自己没主见,全部都是大众想法的印象。必须自己完全证实前面的内容不只是自己说认为才可以。也就是说,当被人质疑时自己能拿出论据来。
一篇论文中不可能全部都是と思われる。这个不叫论文,叫故事。拿出去只会让人觉得全文都是大众观点。但也不能总是と思う,会让人觉得那是独自研究(借鉴先行研究太少,多数是自己主观臆想)
,这样也会给人一种不客观,片面的感觉。导师,这不是一个学者应有的态度。而且在论文中,自己的观点和大众观点必须严密的分开来表述,这时候就可以用と考える、と感じる、と思う来强调出来。
所以,作为一个学生的话,と思われる、と言われる不能滥用,特别是写论文的时候。作为一个研究生给后辈们的建议。
http://s14/original/0021tco9zy6EPkWnJp3ed&690
http://s9/original/0021tco9zy6EPkXHwUMd8&690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