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乙行九宫(无限的空间尽在咫尺的百度空间)和大衍之数(百度百科)

(2011-05-10 21:25:56)
标签:

太乙

九宫

大衍之数

文化

分类: 国学论衡
太乙行九宫
2007-11-13 10:17
 
  亦称“太乙游宫”、“太乙行九宫”、“太乙”亦作“太一”,为北辰之神,一说指北极。前人认为北极为体,北斗为用,以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北斗绕北极而旋转,就是北极星帝乘车临御八方之象。根据太一游宫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若根据《灵枢·九宫八风篇》说:“是故太乙入徒,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易纬·乾凿度》:“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郑玄注:“太一者,北辰之神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辰之所居,故因谓之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亦言无适也。自此而从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震宫,震,长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少女也。又自此入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从于离宫,离,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息于天一、太一之宫,而
  返于紫宫。自北而南,自东而西,阳数按一、三、五、七、九递增;阴按八、六、四、二递减,“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易纬·乾凿度》)以八卦名加之中宫为九宫名。《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即言以北极星围绕太一旋转的位置作为指针,按季节依次移行。太一游宫计三百六十六日,
为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奇的概略日数,此九宫之名,代表不同时序。倪仲玉说:“坎宫名叶蛰宫者,冬令主蛰封藏,至一阳初动之时,蛰虫始振,故名曰叶蛰。艮宫名天留者,艮为山,正而不动,因以为名。震宫为仓门者,仓,藏也,天地万物之气收藏,至东方春令而始震动开辟,故名仓门。巽宫名阴洛者,洛书以二四为肩,巽宫位居东南;而主四月因以为名。坤宫为玄委者,坤为地,玄,幽远也;委,随顺也,地道幽远柔顺,是以名之,兑宫为仓果者,果实也,万物至秋而收藏成实,是以名之。乾宫名新洛者,新,始也,洛书戴九履一,一乃乾至始也。此九宫之位,应于八方四时,各随时而命名也”。九宫名称有另说。如《南齐书·高帝纪》认为“九宫者,一为天蓬,以制冀州之野;二为天芮,以制荆州之野;三为天冲,其应在青;四为天辅,其应在徐;五为天禽,其应在豫;六为天心;七为天柱;八为天任;九为天英,其应在雍、在梁、在扬、在兖”。太一游宫依据天文观测而来;洛书九宫由观测太一之车,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与八卦阴阳变化有密切关系。

 

 

大衍之数

百科名片

“大衍之数”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上传:辞曰:“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目录

出处
  1. 简介
  2. 猜想
双数之和
刘氏逆推
  1. 逆推
  2. 其用四十有九,太一不用
夏晟添注
  1. 一、这个大衍之数五十是怎么来的呢?
  2. 二、为什么其用四十有九呢?
  3. 三、为什么是大衍之数五十?
相关资料
出处
  1. 简介
  2. 猜想
双数之和
刘氏逆推
  1. 逆推
  2. 其用四十有九,太一不用
夏晟添注
  1. 一、这个大衍之数五十是怎么来的呢?
  2. 二、为什么其用四十有九呢?
  3. 三、为什么是大衍之数五十?
相关资料
展开

 

编辑本段出处

简介

  周易的魅力在于其蕴涵的哲理性,周易的哲理性又依附在卦画的变化上,而卦画的变化又是基于策数的推演, 而策数则是由:"大衍之数五十"和"天地之数"两组数决定的.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其实早在3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数字来表达这个世界了.

猜想

  由于"天地之数"的来历在易传中讲的很明白,但"大衍之数五十"的来历,却没有说明.这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猜想:
  古人京房曰“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合五十”。
  邵雍曰“天数二十有五之倍数,合五十”
  马融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合五十”。
  荀爽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爻,合五十”。
  郑玄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通气,凡五行减五,合五十”。
  朱熹曰“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杭辛斋曰:“勾股自乘合大衍数,既三三见九,四四一十六,五五二十五,巧合五十”。
  金景芳曰:“大衍之数五十”应为“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古书可能脱“有五”二字。 团 正在<乾坤谱> 中解释为“大衍之数五十”。既天地十数中所含

编辑本段双数之和

  天一:一单,地二:一双,天三:一单一双,地四:二双,天五:一单二双,地六:三双,天七:一单三双,地八:四双,天九:一单四双,地十:五双。天数一、三、五、七、九共有五单十双,合二十有五。地数二、四、六、八、十共有十五双,合三十。天数之中藏十双与地数十五双合二十五双。既“大衍之数五十”也。
  为什么要“用天数之中藏十双与地数十五双合二十五双”为大衍之数呢?这是易经中“数”的特殊意义决定的。易经中“数”的意义,除了具有一般的“数量”意义外,更主要的是“阴阳”意义。单为阳,双为阴。故“天数二十有五”既“天数五阳藏十阴”,“地数三十”既“地数十五阴”。大衍之数既“天数藏十阴”与“地数十五阴”之和。此既系辞上传篇首“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之所指也。
  为什么要用天数藏十阴与地数十五阴之和演天地之变呢?这完全是由天地的自然交变决定的。阳为天火,阴为地水。天一既天火,地二既地水。天三就是“天一火”把“地二水”照热升到天上的热蒸气。天三热蒸气中的“热量”就是“天一”,天三热蒸气中的“水分”就是“地二”。当天三热蒸气遇冷化天雨下落与大地再交时,“热量”是不会下落的,而只有天三中藏的“地二水”重新回到地面。所以天地之交既阴阳之交,阴阳之交既水火之交,水火之交的实质,是在天火(即日)的作用下,阴的地水与假阳的水蒸气在不断的上下对流,冷热交换,造就了风、雨、雷霆、河流、山川。所以为阴阴相合,故取双数之和,用于大衍。

编辑本段刘氏逆推

  这里的"衍":通“演”,是推演的意思.
  关于“大衍之数”,从秦汉至今没有谁的推想能被超过一半的人认可。而在先秦以前,从来没有关于“大衍之数”的争论。
  关于大衍之数的由来,易经没有解释。就像现在《高等数学》不解释1+1为什么等于2一样,在先秦以前,大衍之数就像我们现在理解1+1=2一样,认为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没有必要专门解说,因为大衍(演)之数是易经的基础中的基础。在古代,各门各家对自己的研究都持保密态度,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特别是先秦以前,易经传承只在少数的家族之内流传,甚至有些派系的特别珍贵的内容仅限于口授,而不允许记录成文字。
  经过秦朝的文化断层,到了汉代,以前研究易经的前人都早已作古,新人们才从一些残留的资料中重新研究周易,这个时候,人们反而对一些前人认为是常识而没有进行书面解释的内容无从理解。就像“大衍之数”的猜想,一直争论了2000年。
  什么是大衍呢?有些先秦的古籍中是“大演”,辞典里关于“衍”是这么解释的:
  “衍”
  (7)通“演”。推演;演述
  大衍之数五十。――《易·系辞上》
  大衍,就是演天地之变。大衍之数,就是推演天地万事万物用的数。

逆推

  那么,什么又是大衍之数又是什么数呢?我们可以进行一个逆推就明白了。
  大衍之数,可以推演出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在易经里,它到底推演出什么呢?能代表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的,无疑,就是易经中的卦象了。
  六十四卦,代表了天地运行的过程,包罗万象,内含万事万物的各种规律和状态。而六十四卦是这么来的呢?这个问题就是易经中基础中的基础了,甚至连不懂易经的人也能说上个一二三来。六十四卦是由八卦演变而来,而八卦是由四象演化而来,四象又由两仪演化而来,两仪来自与太极。
  《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我们的天地演化完了,那么演化天地的数也出来了。
  太极,也称“太一”
  两仪:阳一 阴二
  四象:太阳一,少阴二,少阳三,太阴四
  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由四象演八卦,是为伏羲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如果说成:乾一、坤二、巽三、兑四、艮五、震六、离七、坎八,从术数上说不通的。)
  这些就是大衍之数,推演出天地万物,它们的和正好是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太一不用

  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是说周易的求卦方法,为什么其用四十有九呢?求卦是要问世间的事或物,世间的万事万物,与阴阳有关(两仪),与四象有关,与八卦有关。而太极是恒定不动的,太极是不变的,对事物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故去之不用。
  《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它对我们现在的万事万物是没有影响的,因此求卦的时候不用

编辑本段夏晟添注

  大衍之数:《易》的推衍是用天地之数。天地之数中何为大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古人计数是以十为基数(十进制)的,哪么在天地之数中五十就是大数。再有《易》是简易之学,从而省去‘五十有五’中的‘有五’。
  谈谈我对大衍之数的看法。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关于这个话题,我回答三个问题:

一、这个大衍之数五十是怎么来的呢?

  我认为:是阴阳数相加得来的。天一 地二 天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 可这十个数加起来是五十五,并不是五十。我认为,古人是把天五舍去了。因为五居阳数之中,按照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是 产生、发展 、兴盛、衰败、消亡。而这个五可以是说是阳气达到顶峰的时候,紧接着就出现衰败。俗话说物极必反,所以在演卦的时候,就把这个预示着衰败的阳数五舍去了。

二、为什么其用四十有九呢?

  我认为:根据上述大衍之数本应该是五十五,但是舍去了五。同样的道理,在正式演卦的时候,又舍去一个阴数六。为什么要舍六呢?六局阴数之中,和上面讲到舍五是一个道理。那么五十五舍去六等于四十九。(阴阳相对,各舍一个。)

三、为什么是大衍之数五十?

  那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而不是大衍之数四十九,其用五十呢?
  我认为:万事万物运动才能永久存在,而运动的主动方是阳。两仪的观点也是动为阳,静为阴。因此,首先确定的大衍之数是五十五舍五等于五十。 (先阳后阴)
  《周易集解》对此数注为“叁天两地者,谓从三始顺数而至五七九,不取于一也。两地者,谓从二逆数而至十八六,不取于四。”这样就出现阳数三五七九;阴数二十八六、共八个数,并与八卦相配。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鲁迅全集》注释本从未把“大衍之数”的“通缉令”的历史真相实事求是地告诉过读者。例如,2005年版《鲁迅全集》书信卷中,鲁迅1926年4月9日致章廷谦信中“五十人案”的注释全文是:“指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政府秘密制定的通缉鲁迅在内的五十人名单。
  历来认为:鲁迅一生,两次被当局通缉;第一次就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政府对包括鲁迅在内的“大衍之数”的通缉。对于这次通缉,鲁迅自己说过,不少回忆录、鲁迅年谱、鲁迅传以及历版《鲁迅全集》的注释,也都谈及曾有过这次通缉,几乎已成定论。但对于这次通缉的历史真相,似还可作进一步的探讨。[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