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度穿越赤道 风景大不同

(2011-03-25 23:38:18)
标签:

杂谈

分类: 已发表稿件

在阔别北半球4个多月后, 3222142分,雪龙号越过赤道,回归北半球。

这次穿越赤道,考察队没有组织集体活动,但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时刻,不少队员还是提前做了准备:有人写了不少纸条,准备在赤道投掷漂流瓶;有人早预备了手持GPS,等着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拍照。

322日天公似乎不作美,进入赤道前后,阴云低低地挂在天空,还不时地下雨,甲板上湿漉漉的。由于空气湿度大,人感觉特别闷热。海水总体平静,但缺少了太阳的照耀,看起来发黑。

这与去年1115日从北半球越过赤道进入南半球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会儿赤道洋面静谧如镜,湛蓝的海水,旖旎动人的热带风光让人心动。

随船气象保障人员、国家海洋局气象预报中心李志强博士解释,赤道附近多为海洋,海表温度接近30摄氏度,非常有利于对流的发生和发展,大量水汽在吸收热量后上升,就会形成大量强对流云团。天空积云单体增厚、增多,而且云底高度很低,离海面特别近。上次穿越赤道时,在雪龙号右侧方出现了一个积雨云团,并出现了成片的灰黑色雨幕,所谓一边太阳一边雨。这次因为雪龙号行驶海域刚好处于多强对流区,所以就是雨天居多。   

按照以往经验,雪龙号从弗里曼特尔出来后,怎么着也得晃一下。但这次实在难得,一路走来,没有强系统影响,雪龙号像扎在冰里,行驶得特别稳当,归国在即,有人已将这样四平八稳的航渡比作坐邮轮,光着膀子,搬着凳子在甲板上享受日光浴。

但昨天在行驶到南纬两度左右时,雪龙号突然有点晃,一种久违的恶心感觉涌上心头。从气象学角度来说,赤道属于无风带,这种变化有点奇怪。

李志强解释,这主要是因为大面积的对流区出现,也意味着存在一个相对的低压区,局地相对的气压梯度导致这次在低纬度出现4—5级风也属于正常。

(本报雪龙323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