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怀德
前不久,大港信息港主编洪溪小子发来一张图片:嫩绿的叶子,紫色的花儿,煞是美丽! “这是什么花呀?”我陷入沉思,在南山绿道健走,路旁的山坡上不是见到过吗?哦,这是野豌豆。于是,我回复:“野豌豆。”洪溪小子说:“东乡叫紫豆豆。”
今天,洪溪小子又发来一张图片:一片翠绿的叶子,稀稀疏疏几只豆角。这是高桥一网站的帖子,网友发问:“只记得小时候可以把它吹响。有年长的,说他们小时候还煮着吃呢。有人喊它乔乔(荞荞),但究竟叫什么呀?”
我联想起野豌豆的图片,回复说:“野豌豆,和你上次发的图片是同一种植物。花期过了,不见美丽的紫色花儿,只见成熟的豆荚。”
野豌豆,大港叫紫豆豆,豆科,野豌豆属,别名野箓豆。以全草入药。夏季采,晒干或鲜用。补肾调经,祛痰止咳;外用治疔疮。
小时候,大港的田埂荒山,常常见到匍匐蔓生的野豌豆。麦田里偶尔也见紫豆豆与麦苗共生长。春天,紫红色的花儿,像小喇叭似的点缀在碧绿的田野里,格外靓丽。花儿凋谢了,便结出一个个碧绿的豆荚,酷似豌豆。但是比家豌豆荚小好多,果实也只有绿豆那么大。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人们肚子填不饱,不得不到野外采摘野菜野果充饥。野豌豆就是其中一种,嫩苗儿可以炒着吃,也可凉拌;豆荚煮或者蒸都可以。所以,有的地方把野豌豆称作“救荒野豌豆”。晒干了的野豌豆,炒熟了干嚼,又脆又香。老年人喜欢把它和小麦一起炒熟了放在石臼里舂成焦面,用开水调和,吃起来香喷喷的,且不像干嚼紫豆豆那样费劲伤牙。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最喜欢把紫豆豆的豆荚蒸熟了,一个个剥着吃。
把紫豆豆的豆荚做成叫叫吹,更是我难忘的童年记忆。至今刻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是这样的:将成熟饱满的野豌豆荚剥开,掏空里面的果实,小心翼翼地掐掉尾部,把豌豆荚放入口中当作叫叫吹。用力一吹,就可发出各种悦耳的声音。我最喜欢的就是学换糖的笛声:“哆来咪——咪来哆——”
上了高中,语文课上老师讲过《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老师说:“薇,就是野豌豆。”原来我们用来充饥的野豌豆也有这么一个高雅的名字啊!
随着时代的变迁,食不果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人们越来越讲究食物的营养和绿色环保。许许多多原生态的野菜都走上了餐桌。有人还开着汽车到野外挖荠菜,采蒲公英。野豌豆也被视为营养丰富的时令蔬菜。每100克鲜嫩茎叶就含有蛋白质3.8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9克,钙270毫克,磷70毫克等多种营养物质。豆荚的营养价值则更高。据说,在一些旅游景点,一盘煮野豌豆就买到12元。也有的地方大面积种植野豌豆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紫色的花儿,可以成为公园的观赏花卉;碧绿的豆荚,可以成为宾馆的美味佳肴。如今,镇江新区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大港的野豌豆是不是也可以大面积种植?http://news.jsw.com.cn/site3/jjwb/page/2/2018-07-15/015/71451531617829341.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