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黄泽君的获奖感想(第二届东芝杯师范技能冠军得主)

(2011-04-23 00:19:16)
标签:

杂谈

分类: 讲课说课
 

   当我站在舞台上接受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先生颁给我的奖状时,我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在这个场合,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而是我们华南师范大学。同时我也感到非常轻松,因为我已经完成我的使命了,这一个多月来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努力,背后还有很多老师的付出。

这一届的比赛学校和学院都非常重视,在暑假学院就给我们年级三十几个同学培训,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但是对于我这种没基础的人来说,这几节培训课让我明确了暑假阅读的方向。

在大四开学初的学院的选拔赛中,冯伟贞老师说只是想听听我们这一届同学课讲得怎么样,我们也不大清楚是要选拔同学去参加东芝杯,所以在那天我讲得很轻松。过几天就收到通知我是进入学校选拔赛三个同学之一。很意外,因为我以为参加东芝杯这么重要的比赛,学院应该会让参加过“为了明天”的比较有经验的同学参加,同时也有点压力。

在这次比赛中,何小亚教授是我的指导老师,第一次见到他,他说,我是一个很特别的人,领悟能力很好,很有潜力,他相信我可以讲好课。其实我很清楚,我的基本功很差,对于教学的理解是很肤浅的。这时候“皮革马利翁效应”起了作用,在何老师的激励之下,我也坚信我一定能讲好课。

可是在学校的选拔赛中,我的讲课糟糕透了,动作僵硬,神情严肃,到后面的演讲稍微好些。比赛完,我已经作好回去实习学校的准备了。最后何老师和冯老师还是决定让我去参加东芝杯决赛,他们说我虽然讲得不好,但是一次比一次好,应该可以雕琢。那天何老师叫我去他家给我讲了一个下午如何处理这节课,使整节课讲起来顺畅很多。但是对于教态我心里完全没有底,何老师告诉我亲切自然大方。然而我一站上讲台就很拘谨,手脚不知放哪。

11月之前这段时间,压力非常大,我知道这个比赛不仅仅代表我个人,我很担心会辜负何老师和冯老师对我的信任,同时,一方面讲课还找不到感觉,另一方面演讲还有大量的书没看,而且这点是别人想帮都帮不了我的,必须靠我自己去解决。

后来我看了很多关于教学和教态方面的文章,还去听了冯老师的课,她轻松,通俗易懂的讲课风格给我很大启发。那段时间我上午下午都会去微格,有时候晚上也去,每次都录像回来看看有什么问题,然后发短信或邮件请教何老师。由于我上台的经验比较少,所以很担心我比赛时会怯场,前功尽弃。我经常叫综合班留在学校的同学去听我讲课,由于他们数学建模比较好,所以提出了很多我没有发现的问题,对我的教态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我还请了综合班的师妹去听课,有时在微格室遇见数科院的师弟师妹他们有兴趣,我也会让他们来听我讲课,每次都不让他们先看教案,让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听听有没有听不懂的,有没有什么问题,他们也提出了很多想法,使我不断的完善自己。冯老师和何老师也去听我讲课,给我指导,让我明白了很多教学处理的方法。在我去比赛之前,我还请佳佳师姐去听我讲一遍,由于就要去比赛了,有问题也不能改了,所以师姐没有指出太多的问题,鼓励我一定要有信心,也告诉我一些经验。由于平常让不同的人去听我讲课,所以在比赛时面对陌生的学生,我不紧张。

11号我们就出发了。14号比赛,我抽到最后一位,有好有坏,好的,轮到我已经紧张完了;坏的,评委和学生都疲劳厌倦了。其他的我无能为力,我只能尽量的展现好自己,谨记何老师告诉我的,要投入,想着带领学生走进数学建模世界,不要当作比赛。我尽力了。但是演讲时,我觉得讲得不好,因为平常准备了很多,在短短5分钟之内,我感觉我很多没有讲出来。由于这次比赛评委是通过录像来观看比赛,所以我在台上讲看不到专家们的反应,也没看到其他选手的表现,心里很没底。晚餐我在餐厅遇见何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对不起你啊。”何老师却很高兴说:“表现很好!”晚上,何老师,跟我说了当天比赛的情况,说从我们平常的训练和我们的严格要求来说,那天的比赛还有很多缺点,但是和其他选手比较已经相当不错了。同时,何老师也告诉我今年的比赛,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所以比赛结果很难预测,我们已经充分做好自己了,而且去年拿过冠军了,这次得不得奖都要平常心对待。听了何老师的话,我也放心点了。因为我与其他学校的选手接触,确实也感觉到他们学校的重视,个个都有备而来,都肩负着学校的期望,都希望获奖,但是奖又只有三个,失望的人还是大多数的。

15号的颁奖典礼上才知道自己得了冠军,顺利完成任务啦。回想这一个多月的经历,有很多值得和大家分享的。

                            模拟课堂

首先选题很重要。无论是从东芝公司中国总代表田中孝明先生的讲话还是获奖情况,都可以看出东芝杯比赛非常强调创新,所以选题要看看有没有创新点。其实无论是什么比赛,有创新都比较容易脱颖而出。但是创新也要合情理,创新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创新可以选择教材中旧的内容,用新的教法,挖掘出一些本质的东西,例如佳佳师姐的《平方差公式》是旧的内容,但化解了公式教学的难点。创新也可以像今年的《走进数学建模世界》,选择新增内容,进行创新,弥补教材和标准的一些不足。今年其他学校的选手也选择了一些经典的课题,例如《线面垂直》,如果没有创新的教法很难出彩。选题方面我认为要熟悉新课程的要求和新教材,才能选到比较好的课题。

其次是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一节好课的根本,也只有教学设计得好站在台上才能很自信的讲。何老师经常跟我讲,上课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有一种思想在里边,例如《平方差公式》让学生明白代数式结构不变,字母可变;《走进数学建模世界》让学生感受数学以不变应万变的魅力。这一点我们很难做到,但至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就是讲课了,教态方面,我一开始有个误区,我认为这么重要的比赛,一定要很注意自己的教态,所以使我站在台上显得很拘谨。我现在认为自然、大方、亲切就可以了。更重要是一些基本功,例如板书,板图,这点是我比较不足的,这次我的板书只有题目,但是由于我的字体不好看,我还专门去请教理综班的师妹如何写字。还有课堂上的一些演示,例如教具和数学实验等等,要引导学生观察,演示要清楚明了。因为比赛时的这些演示不是表演,而是要让学生观察得出一些结论。讲课时多与学生互动,我认为互动不仅仅是问答式的,也可以通过眼神的交流,让他们感觉到你是在对他们说,这样也会亲切一些。尤其是去别的地方比赛,模拟学生都不熟悉,他们不一定就会很合作,所以你要想办法吸引他们来听你讲,我认为微笑和亲切很重要,让人觉得听你讲课很舒服。例如这次我是最后一个,学生连续听了一整天的课很疲惫,在我讲到一半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女生坐的得很正,但是闭上眼睛睡觉了。当她睁开眼睛的时候,我微笑的对她讲,后来她就没睡了。回想起在学校选拔赛的时候,由于没有模拟学生,我不知道要对着谁讲,所以讲得很痛苦,恨不得赶紧念完下来。而在东芝杯比赛时,我把所有的模拟学生都放在心里,就像何老师教我的一样,我上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教会他们数学建模,所以上得比较投入,在台上我也感觉到一些学生在很认真的听讲和思考。因此,我认为无论比赛还是日常教学,永远都要把学生放在心里,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听懂这节课并且有所收获。比赛是要比试技能,所以含有表演的因素,但是如果把比赛等同于表演,那么不可能在比赛中胜出。要想到评委也是在听讲,要让他们感觉有所收获他们才会认同你。

                             说课

说课,我认为关键还是在教学设计,教学流程设计要有逻辑,整节课的思路要很清晰,如果自己都含糊,那么很难让别人听明白。如果是选自人教版,我经常会上人教社详细地看《教师用书》,里边有教材分析和教学要求,我认为只有充分理解教材,说课才能有理有据。说的时候,讲清楚怎么教,重要环节说清楚为什么要这么设计,适当的用一些教学理论。

                           即席演讲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但是这还不够的,还必须很好地组织这些内容。就像《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中说的,良好的认知结构首先要具备足够多的观念,同时还要对这些观念进行加工,使之形成一个有层次有条理的知识网络结构。我在准备即席演讲时,对这点深有体会。你是否曾经有这种感觉:你遇到一个话题,例如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感觉很明显,很有必要改革,好像有很多话可以说,但是不知从何说起,或者只能说出大家都知道的那几句。我认为这可能是理论知识积累不够,也可能是所积累的理论知识没条理,就像我们有时候看了很多书,知道很多零碎的观点,但是要我们说却理不清思路。

在这个过程中何老师的指导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第一,何老师很明确新课程的改革方向,在何老师《教育战争与数学教育的出路》中基本概括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围绕这几个话题看书,大概可以把握新课程改革。

第二,何老师教给给我一些演讲的思路,这使我演讲时思路比较清晰。例如,“新课程为什么特别强调过程教学”,演讲的思路可以是“传统如何教学,出现了什么问题,因此要强调过程教学,然后再用理论论述为什么强调过程教学,最后说说实施过程教学的现状”。

何老师这样的指导,使我学习效率很高。

我也明白有备无患的道理,所以除了做课件,练习讲课,充分利用剩下不多的时间看书,写演讲稿。看的书主要是《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还有《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这两门课的知识我觉得非常好用。还有何老师和佳佳师姐给我的一些资料,然后自己上中国期刊搜一些就差不多了。那么要如何组织好这些知识呢?我觉得写演讲稿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何老师提炼20多道关于新课程的主题还有去年东芝杯即席演讲的12个题目,最后几天我自己又找了几个题目。写演讲稿时我并不奢求能够刚好抽到我准备好的题目,这几乎是不可能事件,写演讲稿目的一,将看书学习到的知识分类组织好;目的二,锻炼抽到题目后迅速理清题意,列出演讲思路,并信手拈来的组织内容的能力。我试过一天边看书边写6篇演讲稿,渐渐地面对陌生的题目也不是很恐慌。

同时,我认为可以背一些理论知识,但是不能死记硬背演讲稿,否则一紧张很容易短路。这次数学组的演讲题目比较长,三分钟准备弄清楚问题,列出演讲思路,就没时间组织内容了,只好边讲边想,所以之前的训练还是很有用的。

这次演讲,我觉得讲得很不好,平常准备的很多理论知识没有很好的运用。不过何老师告诉我,即席演讲最怕的是讲着讲着没话说那种尴尬的场面。只要思路清晰,顺畅地讲完,给听众一个框架,让他们明白我的观点就可以了。

                                                           关于其他的

这次参赛过程,我不仅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提高,我感觉到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收获,接触不同的人,获得很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张艳虹老师给我课件的修改意见,章绍辉老师给我讲解中学数学建模,学校让文学院的老师教我们演讲,我很喜欢,我学会了如何自信地站在台上,如何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非常感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我并不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感谢何老师和冯老师对我的信任、支持、鼓励和指导。这一个多月的经历,让我看到自己身上的很多不足,同时也让我明白只要用心体会,抱着学习的心态努力超越自己,一定会有收获,纵使最后不能获奖,这一过程做人做事的很多道理足以让我受益终生。

PS:以上是要交给老师的。在这里谢谢综合班的同学、师弟师妹还有哥哥对我的帮助,以及很多朋友同学的支持鼓励。再感谢一个人,谢谢你在我很无助的时候对我的鼓励和容忍。写完总结比赛完全结束。接下来全心投入找工,我知道身上还有很多不足,不知道求职路上会有多坎坷。加油吧!你们和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