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哲学导论》学习心得之二

(2013-06-04 10:03:47)
标签:

教育

教师

杂谈

分类: 教育感悟

《教育哲学导论》学习心得之二

----“第二章 教育哲学简史”的读后感

 http://s5/mw690/6e72bcfagde4a713dc164&690

    石中英所著的《教育哲学导论》,第二章是“教育哲学哲学史”。

    通常,哲学科学的理论著作中,都会把本领域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历程,作为出论述。同时也会对各种哲学思想与哲学理论,作出相应的综合概括和分析评价。我想,这既体现了理论研究与论述的完整性,也便于学习者在较为全面的学术背景下理解和掌握该论著的学术内容。石中英著的《教育哲学导论》中“第二章  教育哲学哲学史”,也是同样的意义。

    书中在关于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历程的内容中提到,我国古代的儒家学术名著《中庸》,在论述什么是“教”的内容中,已经提出了具体哲学意味的论述。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外国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已经被引入到中国,这一时期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进行教育哲学的研究,并诞生了我国的教育哲学论著。开放改革之初,教育部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了重新开设“教育哲学”学科。与此同时,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些学者也重新开展了教育哲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并逐步形成了我国教育哲学领域丰富的理论成果。

    我的体会是:

    1、教育哲学与教育,可以称得上是“同步产生,同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教育实践的背后,总是有教育哲学的思想指引。即使是古代未形成教育哲学的理论,但具有教育哲学意味的论述实质上已经对教育实践产生着影响和引导作用。

    在开放改革后,是我国一系列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也是教育哲学重新地进入了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并逐步取得丰硕成果的历史阶段。这种同步性并非是偶然的,而是体现出其它方面的教育研究与发展,与教育哲学的研究与发展,其内在必然的逻辑关连性。

由此可见,教育哲学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教育实践固然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的指导与支持,教育实践同样也不能摆脱教育哲学的指导与支持。教师,作教育实践者,既需要教育理论的武装和指导,也需要教育哲学的指导和帮助。

    2、我国教育部,作我国教育政策领域的规划部门和决策部门,把教育哲学列入教育科学研究的领域,这一决策必然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从相信教育决策的科学性角度出发,或是从理解与服从教育政策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该要认识到,教育哲学对教育实践,是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http://s4/mw690/6e72bcfagde4a73735903&690

 

http://s7/mw690/6e72bcfagde4a76ca165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