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智乐园教育
智乐园教育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00
  • 关注人气:3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问||孩子不给手机玩就发脾气,应该怎么办?

(2018-11-14 14:23:14)
分类: 【智乐园】教学课件、资源中心
提问||孩子不给手机玩就发脾气,应该怎么办?

最近有家长和我们提问,大概场景是这样的:

妈妈带儿子坐公交,公交车上孩子吵着要玩手机。妈妈担心在公交车上玩手机对孩子眼睛不好,并不同意。孩子一直吵闹,妈妈就找了个理由说,手机现在很烫,容易爆炸。等手机冷下来后,就给你玩10分钟。孩子并不同意。通过讨价还价,终于把玩手机的时间定在了30分钟。

好在孩子还没玩手机,就在公交车上睡着了。妈妈长吁一口气。孩子睡到公交到站才醒来。一觉醒来发现都到站了,而自己还没有玩到手机。脾气就大爆发了,大哭大闹。

妈妈被吵得没办法安抚他,说是你自己睡过去的嘛,现在给你玩。把手机递给孩子,孩子也不要。一直就在公交站牌那里发脾气,蹲在地上不起来。妈妈很生气,就吓唬孩子,说你不走,我就一个人走啦。你看看周围那么多陌生人,他们会把小孩子拐走的。孩子仍旧不为所动。足足在站牌那里闹了快1个小时。最后母子俩才精疲力尽的回到家。

家长的提问是:遇到孩子大发脾气,到底该怎么处理?

孩子发脾气其实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而且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情绪调节、控制能力。所以更加需要家长的及时引导。

——01——
搞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在上述的场景中,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没有玩到手机,而是感觉受到了欺骗。
而这位家长在教育上犯的错误有:
1.认为孩子小,又吵闹。所以用欺骗的方式来糊弄孩子。
2.等孩子发现自己被糊弄后,大发脾气。家长又很容易妥协,破坏了给孩子订立规矩的一致性和权威性。
3.孩子在发脾气时,这位家长也容易被激怒。一个自己都不能控制脾气的父母,怎么能让孩子也控制好脾气呢?
4.在激怒后,这位家长采取的方式是吓唬孩子。而孩子在大发脾气时,即使隐约知道这件事可能会有不好的后果,但是他根本就顾不上。其实成年人发脾气时也是如此。


——02——
测一测你对孩子的情绪反应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常见的心理测试,来测一测你对孩子的情绪反应。

在孩子闹情绪时,你的反应常是?
A.“别哭了,妈妈带你去买雪糕吃。”
“爸爸带你去动物园,不要再发脾气啦!”
“你再这个样子,我就不让你出去玩了!”

B.“你这个样子像个男孩子吗?真丢人!”
“你再吵我就打你了!”
“你自己做错了事还耍脾气,想挨打啊?”

C.“回你自己的房间吧,等气消了再出来!”
“爱哭你就哭个够吧!哭够了再来找我。”

D.(不理会孩子的情绪反应,喋喋不休地唠叨。)
“人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你想想,爸爸妈妈在你身上花了多少心血……”

测试结果:
A类——“交换型”父母:

你认为负面情绪有害,所以每当孩子有忧伤的感觉时,你就努力把世界“修补”好,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了解和慰藉。

看到父母的这些反应后,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既然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为什么我的感觉这么糟?”次数多了,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信,在情绪上很容易产生压力。

B类——“惩罚型”父母:

孩子常常由于表达哀伤、愤怒和恐惧而受到你的责备、训斥或惩罚。你以为这样不会“惯”出孩子的坏脾气,或者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坚强。

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带来耻辱、被抛弃、痛苦、受虐待。所以,对于负面的情绪孩子是又憎恨又无可奈何。长大后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孩子会显得力不从心。

C类——“冷漠型”父母:

你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既不否定也不责骂,而是“不予干涉”,让孩子自己去找办法宣泄一下或者冷静下来。

因为没有父母积极的引导,一个愤怒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有侵略性,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发泄;一个伤心的孩子会尽情和长时间地哭闹,不知道怎样去安抚自己和舒解自己。

D类——“说教型”父母:

你以为孩子只要明白了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所以你热衷于滔滔不绝地讲道理。

此时,孩子感到孤单无助,仿佛身处黑洞,得独自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而父母喋喋不休地训导,只令他苦上加苦。

——03——
孩子发脾气到底应该怎么办?

家长要认识到发脾气是孩子的一种不良情绪的表达。家长要允许孩子发脾气,但是要关注到孩子的情绪感受,并且往积极的方向引导。

1.家长要以平静和理解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坏情绪
首先家长自己不能被激怒,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否则一个被激怒的家长,很容易采取打骂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孩子的情绪只会越来越失控。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恰当的表现自己的情绪。例如孩子喜欢的玩具突然坏了不能用了,孩子就大哭大闹,在地上打滚。父母就要引导孩子,肯定他这种失去喜欢东西的失落感,但是不能够采取过分哭闹的表现方式。要和父母说寻求父母的帮助。并且教孩子一些恰当的行为礼仪。

2. 引导孩子认识和表达内心情绪感受

例如询问孩子:为什么今天看起来不高兴?你觉得很伤心,是不是?我知道你有点害怕,对不对?
如果孩子不说,或者不能准确描述,可以采取引导提问的方式。例如文章开头那位家长的经历,完全可以在孩子刚发脾气的时候,就询问:“是不是妈妈惹你生气啦?妈妈做的哪些方面,让你生气啦?”注意,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描述他的情绪,而不是让父母对孩子没有原则的妥协。

3.与孩子共同商讨怎么做来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曾说,人的情绪不是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让孩子认识到情绪后,帮孩子纠正他的看法和行为偏差,才是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关键。在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家长要积极引导。上文的案例中,妈妈可以这样引导儿子:“你没有玩到手机,觉得妈妈欺骗你了,你很生气,是吗?妈妈向你道歉!如果我是你也会很生气。但是你在公交站牌大哭大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一起想想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

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包容。面对孩子的坏情绪,父母要尽量理解他们,让孩子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内心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因。然后把引起问题的根源找出来,分析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最后再和孩子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能够认识情绪,并且得到安慰后,比一遇到问题就说教,甚至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