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信念与信仰
(2022-04-12 09:02:00)
标签:
杂谈教育文化心理 |
观念、信念与信仰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它影响着我们的行动,如果把人比作一辆汽车,那么这个系统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和制动系统,既能让车启动,也能让车停止。
不存在没有信仰的个体,只是有些人与主流信仰格格不入,特立独行罢了。
那么这三者有何区别呢?
观念。观念是由观导致的念。观就是你从小看到的,听到的,由此形成了一幅幅真实的或者想象的图像,这就是念了。这就如班杜拉所说的观察学习,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李玫瑾曾打过一个比方,说你小时候惹祸,把别人家的车刮花了,但家里拿不出钱来,爸爸妈妈愁容满面,求爷爷告奶奶借钱这一过程中的一幅幅图像就深深地印在你脑海里,以后你就有了不能刮人家车子的观念,因为一旦有刮车的冲动,脑袋里就会有父母满面愁容的画面,这画面会抑制你的冲动,让你不再做这种事情。周星弛曾经多次提到鸡腿的故事,那时他家里贫寒,但母亲凌宝儿还是省吃俭用给他买了鸡腿吃,可能他看到了她母亲省吃俭用,舍不得自己吃鸡腿而让给星仔吃的场景,这一幕深深地印在幼小的他的脑海里,兴奋了几天后,懂事的他将鸡腿吐出来,让妈妈误以为他在浪费,打骂了他一顿后,将吐出来的鸡腿吃掉。未来的周星弛也是省吃俭用,并且宅心仁厚。
信念。自打出生以来,印象深刻的画面多了以后,大脑就会自动合并同类项,做各种调皮事被批评打骂形成观念后,就慢慢有了“与人为善、不干坏事”的处世信念;因各种诚信受表彰或老赖被上墙的景象而形成观念后,就慢慢有了“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经营信念;因粗心马虎、急功近利导致题目做错,零钱找错而被受罚的景象而形成观念后,就慢慢有了“认真细致、踏踏实实”的做事信念。信念是观念的抽象化。
信仰。信仰是信念的集合体。各种信念汇聚一起,以一种类似图腾类似宗教的方式高度概括,例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释家的核心思想: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