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们鞠躬致敬

标签:
1936柏林奥运会中国足球精神杂谈 |
分类: 体育记事 |
他们,是参加德国柏林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足球队的22名队员。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100多人的代表团,中国足球代表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比赛,运动员的选拔是在香港进行的。经过十多场比赛,最终选出22人,由当时有“亚洲球王”美誉的李惠堂担任队长。
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夜,球队赴柏林的旅费迟迟没有着落。无奈之下,队员们想出了一条妙计——沿途进行足球比赛赚取门票收入,直到柏林奥运赛场为止。他们向海外华侨借了启程的路费,登上了前往越南的轮船。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足球队先后在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印度等6个国家进行比赛。每比赛一场,他们就向柏林接近一步。
为了尽量节省开支,无论在轮船上或旅馆内,他们只住最便宜的房间,有时甚至全体人员挤在一个房间里,部分球员只能睡在地板上。每到一处,他们都自己搬运行李,吃最便宜的饭菜。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他们必须确保每场球比赛都要取胜。这样,所有的主力队员每场都要上阵,即使有小伤、小病,或者体力不支,也要咬紧牙关坚持比赛。
他们怕当地强队不肯和他们比赛;怕比赛当天下雨,影响上座率和收入;而在比赛时,由于担心当地主办单位作弊,球队分不到钱,因此除上场比赛的11人外,所有的人都到各入口处去“监票”。比赛中,人人拼命。即使有伤病或体力不济也常常咬紧牙关坚持上场。他们必须得赢,得拼,否则分到的钱就少得多。他们,没有教练,也没有随队医生。他们从一个城市赛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辗转到另一个国家,踢完比赛的疲惫身体还得自己搬行李。历尽坎坷,两个月后,他们成功抵达柏林。
在这短短两个月时间里,这支中国足球队创造了骄人的战绩:他们先后踢了24场比赛,其中21胜,3平,无一败绩!
他们所过之处,当地华侨无不欢欣鼓舞,视他们为英雄。
他们所过之处,各国无不刮目相看。
他们所筹得的经费,除了支付旅费,还把剩下的钱寄给国内等待出发的运动员。
经过东南亚两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奔赴德国又是十多天的海上漂泊,运动员的体力大幅度下降,伤病增多。抵达奥运比赛场后,第一场比赛,中国队即遇到了现代足球的鼻祖、世界顶尖强队英国队。队员们没有怨言,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比赛结果,中国队以0:2不敌英国队被淘汰出局。实际上在比赛中,中国球员拼尽全力,在大多数时间里并不落下风,只是由于体力不支而在最后10分钟连丢两个球。而且中国队上半场竟然率先破门,却被裁判吹为越位。中国足球队的表现获得了广泛的称赞,比赛结果让整个欧洲足球界惊讶。欧洲各地的报纸都给予了一致的好评。但他们何曾知道,这支中国球队体力不如人背后的辛酸原因?!
http://s7/middle/6e6d8ef9ga6e9141b6726&690
奥运会比赛失利后,队员们辗转欧洲各国,再次靠踢比赛筹集路费回家。中国足球队应邀访问了欧洲6国,进行了9场比赛。和法国队的比赛以2:2踢平;和英国队的两场比赛,平一场,输一场。英国的报纸评论说:“中国足球队踢得很出色。”
虽然中国足球队在奥运比赛中失利了,但球员们还是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国人赢得了尊重。第一次奥运之行成为中国足球史上耀眼的一笔。
李惠堂、郑季良、孙锦顺、卓石金、叶北华、曹桂成、贾幼良、杨水益、冯景祥、张显源(前锋);梁树棠、梁荣照、徐亚辉、黄美顺、陈镇和、李国威(中卫线);李天生、麦绍汉、蔡文礼、谭江柏(后卫);包家平、黄纪良(守门员)。
75年过去,他们和他们的精神,仍然令我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