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黑枣诗歌艺术华文诗人奖杂谈 |
2010年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得者、福建青年诗人黑枣的诗,带有浓郁地方特色,具有鲜明个性,初读似乎没有什么新奇,细细品读则别有韵味。他用诗歌构筑了自己生活小镇的独特风景,以及由此引出的心路历程,让我们体会到诗歌的魅力与奇妙。黑枣的诗,有特色,有质感,有嚼头,需要慢慢品味。
写实与写意相间的写作笔法。一般而言,生活是芜杂的,散乱的,如果用诗歌来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满腔热忱,审美情趣,概括能力和表现技巧。黑枣说:“我的人生极其寡淡,小学、中学和谋生都发生在方圆几公里的地方。从东山村到角美街,三公里的路程被城镇规划一再地取直、拉短。……这么短的距离,再怎么也没有办法跌宕起伏。犹如我简单的履历,我就是往里头倒进三两芥末五瓶老醋七斤红糖,也没办法捣腾出如何生猛的酸甜苦辣来”(黑枣《像诗歌一样生活》)。平凡、普通的生活,简单、透明的履历,这些,似乎都不值得一写。但是,黑枣却能够从中发现平凡中的亮点,挖掘心灵中一瞬的诗意。他善于运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法,从自己(或其他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生发出令人回味的思考与感受,自然而亲切,富有哲理和诗意。他在《日子就这么过》一诗中,开头写到:“6:30,起床,刷牙、洗脸,爬六层楼下来∕把卷帘门拉起,把摩托车和自行车拉出去∕往收银机抽屉放零钱……店小事杂,顾客是上帝,朋友是上帝∕店里的小妹也是上帝,却只有我一个奴仆……”,这些是典型的写实和真实的心理感受。然后黑枣笔锋一转,接着写到:“因为看惯了众人的脸色,我渐渐失去自己身上的颜色∕因为笑的时间太长,我已经忘记泪水的味道是咸?是甜?”,这是写意笔触,升华了开小店的“我”不知是喜是悲人生角色的无限感慨。在《在龙海之一》中,黑枣写到:……“风吹过百花村,雨落在红树林∕1314平方千米的大地上跳荡着一颗颗鼓槌般的心脏∕龙海。龙海∕我一说出这个嘹亮的名字,就等于说出美、富足和喜悦……”。在这里,写实与写意相间,“眼”看与“心”思,既表现了生活的本真和质朴,又有诗意的跳荡与张力。
具象与抽象结合的抒情格式。在诗歌写作中,意象的多寡、繁简以及运用得当与否,很能体现诗人的写作趣味与才情。黑枣的诗,善于把具象与抽象有机结合起来,构筑完整、立体的审美对象,使之散发出多姿迷人的光彩,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与思索的乐趣。“每一片落叶翻过护栏到了海里∕就是一艘船∕有一些阳光在水里游弋∕有一些阳光在鹭江道穿梭∕魔幻主义的鱼儿,引诱我进入一首诗∕我避开喧嚣,选择宁静∕不为一座高高在上的大酒店仰头∕只肯为那块绿蔓婆娑的岩石下∕一口小小的莲花池驻足,俯身……一朵红莲悦目∕两朵白莲赏心∕十片莲叶已经是我梦中的世界”(黑枣《鹭江道》)。本诗中,有具象的落叶飘零,莲花盛开;有抽象的物质贫乏,精神富有。诗人通过看荷赏莲,传递出诗人独特的追求与品位。再如:“九月初一。宜捕捉,畋猎,余事勿取∕天气不温不火,心情不卑不亢……过去过不去,未来来不来?∕肺腑间锣鼓喧天∕俗世中只是秋风有心,落叶乏力”(《九月初一》)。天气与心情,秋风吹落叶,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心事?!还有:“月亮老了。老中秋的新衣裳被风揉皱∕我也老了。我还是那么爱你∕月饼儿甜,黑芝麻儿香。你的身体和身体上的痣∕老时间里永远新鲜如初的一颗心脏……”(《老中秋》)。月亮与中秋、时间,我与爱恋、心情,正是这种具象与抽象结合的抒情格式,让黑枣的诗歌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骈句与散句交错的叙说理路。黑枣的诗,篇幅有短有长,句式有骈有散,读起来感觉不疾不徐,不蔓不枝;音韵和谐,文气畅达,令人心旷神怡。黑枣借鉴并娴熟使用了我国古典诗文中广泛应用的骈句手法,使得他的诗作形式规整,音韵畅顺;而更多散句的运用,正好中和了诗的内在节奏与外观的整齐划一,避免落入俗套与古人窠臼。例如:“今晚晚了,柚子的修辞被压缩,风干∕今生短了,我还是那么爱你,冗长,拖沓∕像一轮讨人嫌的老月亮,缺了,圆了∕永远那么守时——∕你睡时,我点亮你的名字;你醒来,我守候你的梦想……”(《老中秋》);再如:“春暖。花开。我的身体也会开花∕左胸的阳台,端出三盆迎风怒放的太阳花∕右肩的天窗,漫上来一缕水仙的清香……”(《我的身体是一座迷人的小镇》)。还有:“有一件花枝招展的衣衫是为了吸引你停下来∕有一面清澈如镜的橱窗是为了收藏你的笑脸”(《中山路——给我的爱人》)、“在南方,我的家园。我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名诗人∕阳光是金色的墨水,再平凡的诗句也能温暖过路的飞鸟∕我歌唱爱情。爱情有明月的脸庞和百合花的乳房∕我歌唱生命。生命像跌宕起伏的南方山脉∕和潮起潮落的大海的波涛……(《在南方》)。
黑枣的诗,有朴素真诚的生活热情,有南方生活深深的印记,有不露痕迹的高明的写作技巧,有传统诗学的影子,更有他自己独到的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切感悟。透过传统意向的表层,我们可以体味到黑枣诗歌中展现的浓浓的生活情趣和对真善美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我去那蜻蜓住过的草地上等你吧∕我去那鹅卵石洗脚的溪流边等你吧∕越长廊,倚栏杆,拍遍云烟∕我去那辞不去的旧迎不来的新里苦苦等你吧”(《辞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