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生儿呼吸窘迫入院,原因竟是妈妈吃了自己的胎盘!

(2017-07-12 11:25:51)
标签:

杂谈

缩微不动脑筋版

1、中国禁止胎盘买卖,产妇可自行处置,也可由医院处置。

2、可能带有传染病原的胎盘应由医院处理,医院有义务告知产妇。

3、胎盘营养价值一般,不如吃肉。

4、胎盘活性物质很少,吃了没用。

5、李时珍等传统医学的代表人物并不主张吃胎盘。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HeFXZDm2yn7d0ZRmKeRCedX6vCfyZd6tX69pJLSI4Xialfo3bicUzMO2iaI6XxK3x9q4fFa1HwmZ8x9FpY74Z17vg/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不久前,某高校附属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到一名呼吸窘迫的新生儿,经诊断发现是细菌感染。

经过连续11天的抗生素治疗,孩子康复出院,但令人意外的是,仅过了5天,这个孩子又因同样原因入院。

后来的调查发现,妈妈在吃一种“胎盘胶囊”,而胶囊里检测到了同样的细菌。

毫无意外的,调查人员在妈妈身体里也发现了这个细菌。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HeFXZDm2yn4KEGXXF9vP5IpkAAog6KoibaCQ1Y2LBIR8YCmWNSrKkn8Y33dJdhXvN59jZEUYTDCicXdamSTzqicd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原来,妈妈产后将自己的胎盘交给一家专门做胎盘胶囊的公司,而该公司在制作胶囊的时候并没有检测细菌。

不少中国人认为“吃胎盘大补”,不过这个案例是由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

看来,外国群众的科学素养也并没有高到哪里去。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HeFXZDm2yn4KEGXXF9vP5IpkAAog6KoibUfKvDvE8ZzTXrgog0smexEPvp0wcvXNG1T7ry4YklYfbT499ibBNSh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HeFXZDm2yn7d0ZRmKeRCedX6vCfyZd6ticUvqpIj3WZ2Db9CW6J3UsZUJOJPv20dicwZM3RoOIHYaD2JUVib8oOibw/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胎盘禁买卖】

吃胎盘这种事情并不是中国独有,2000年左右,欧美国家兴起食用胎盘的风潮并很快传入国内。

国内一些地方出现“胎盘宴”,即以胎盘为食材的菜。

媒体报道后,胎盘买卖带来的伦理及安全风险引起政府高度关注。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HeFXZDm2yn4KEGXXF9vP5IpkAAog6Koibc6Vu7YoxajoibqWz9ibBuE9StDbjQBK1Z2tMWkh4a8THw7yjfBAQ6Gd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2005年,原卫生部明确指出:胎盘归产妇所有,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疗机构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

如果胎盘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并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此外, 2015版《药典》也已将紫河车及其中成药全部剔除。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HeFXZDm2yn4KEGXXF9vP5IpkAAog6KoibmO0FWReicxZN41v3tJicPO3HCm3Wzyw7xJCBruUVBR7LDWTGxldocuX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HeFXZDm2yn7d0ZRmKeRCedX6vCfyZd6ticUvqpIj3WZ2Db9CW6J3UsZUJOJPv20dicwZM3RoOIHYaD2JUVib8oOibw/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胎盘的风险】

有观点认为,胎盘是胎儿的天然屏障,它会阻拦污染物。

不过,并没有研究证据表明它真的会有很多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

胎盘比较明确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细菌和病毒。

胎盘可以携带的有害微生物包括李斯特菌、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毒、麻疹病毒、疱疹病毒、莱姆病病原体等,其中有一些可能通过食用或接触导致感染。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HeFXZDm2yn4KEGXXF9vP5IpkAAog6KoibfhPsicAldwTp3bZPHCZiap4fiaVbCzkiaZW1rXT9nwIDic6r8YUtCkzicKW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虽然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微生物,但温度不够或加热时间太短都有可能导致微生物侥幸逃脱。

此外,有些人觉得高温会破坏活性物质,因此采用低温冻干的方式生产胎盘粉,有可能给微生物留下活口。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HeFXZDm2yn4KEGXXF9vP5IpkAAog6KoibTNuRkcEWEuv2SBeEY4iaPbgSpql9m6iagE1fAhNDU8ickRb1Jpdns9ZE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HeFXZDm2yn7d0ZRmKeRCedX6vCfyZd6ticUvqpIj3WZ2Db9CW6J3UsZUJOJPv20dicwZM3RoOIHYaD2JUVib8oOibw/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胎盘食用历史】

许多哺乳动物会在分娩后吃掉自己的胎盘,科学界对这种现象有很多猜测,但并没有哪个理论能完美的解释。

不过人并没有吃胎盘的本能,且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反对吃胎盘的。

马王堆汉墓中有相关记载,父母会将胎盘小心的掩埋,以此为孩子祈福,这一做法一直流传到民国初年。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确有食用胎盘的记载,但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比如李时珍记载了紫河车(干燥胎盘)的用法,但他也认为“胎盘入药虽说是以人补人,但实际上是人吃人,这跟蛮夷有啥区别呢”,说明他其实是反对吃胎盘的。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HeFXZDm2yn4KEGXXF9vP5IpkAAog6KoibdwCCic2PRNwVEJs9BfkojPKYL0zicCibCK7GyTWHzxw4MeWQyrFbKGFO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HeFXZDm2yn7d0ZRmKeRCedX6vCfyZd6ticUvqpIj3WZ2Db9CW6J3UsZUJOJPv20dicwZM3RoOIHYaD2JUVib8oOibw/640?tp=webp&wxfrom=5&wx_lazy=1

【吃胎盘有用吗】

虽然胎盘入药的历史很久,但均未经过严谨的科学验证,因此其功效并不确凿。

一些古代名医甚至明确记载“吃了没用”,比如明代温补学派代表人物张景岳。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HeFXZDm2yn4KEGXXF9vP5IpkAAog6KoibRGiae5Lr3ruMfic6aDS9ll1Ws8bIOPGUFuzGEWJn5p9SCG3lNq0GzRF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上世纪50年代有一项关于食用胎盘促泌乳的研究,发现胎盘确实有助于泌乳。

这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研究,可惜由于年代久远,且研究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统计方法也不符合现代规范,因此结论并不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HeFXZDm2yn4KEGXXF9vP5IpkAAog6KoibbONxqHHerNEvibbx36dEWIIMs8Y4ubSiadO12U4TyvsibUic15rwtxGqT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现在多数科学家的观点是,胎盘和普通的肉没有太大差异,主要是提供蛋白质等常规营养。

胎盘所含有的“活性物质”要么含量太少,要么会在炮制或消化过程中降解,并不能提供神奇的功效。

对于迷信胎盘的人,也许会产生“信则灵”的效果,医学上称为“安慰剂效应”。

不过很可惜,看完这篇文章,估计安慰剂效应会小很多了吧...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HeFXZDm2yn7d0ZRmKeRCedX6vCfyZd6thv3QVWWiaQZtxjQDBSiaiaibLVC8Cj7XI7t3QyMibwmicjmQ2icfkf4EasDz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