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是唯一一本看了无数遍的爱情小说。对于偏爱传记和纪实文学的我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特别的存在。
原因有两个,第一,这是一本用最简单英文写的最美的小说。只要你能看懂大学英语四级的内容,只要你能看懂英文版哈利波特,这本就不在话下。
这本书深切的阐释了,文学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一定需要复杂的情节。
第二,它是最适合年轻女生看的爱情故事。
把浪漫,激情,责任,痛苦,孤独,抉择,生死的交织重叠在了一起。
它是一个很简单的三观不正的婚外情故事。意大利美女Francesca认识了一个安分老实的美国大兵。为了来美国,她和他结婚了。婚后育有一儿一女,在美国乡下过着安静的中产生活。
一天,一个周游过世界,饱经风霜的浪子型摄影记者Robert,经过了她的家门。刚好丈夫不在家。
Robert本来只是问路。她给他喝了啤酒。然后请他进来吃饭。在菜园里,摘了新鲜的蔬菜,慢慢清炖的时候,Fran说,丈夫从来不喜欢素食。
Radio里面音乐响起,Robert拉起她轻轻的slow
dance。当然Fran没说,自己丈夫也不喜欢这样慢慢,慢慢的跳舞。
丈夫是一个老实的典型美国农民,爱看体育节目,看吃肉,对孩子们好。传说中的“接地气”。
而Fran总是觉得缺点什么。
Robert和她的丈夫,是截然两种人。
他走遍全球,拿着最贵的相机,能够安静的吃素食,浪漫的做爱,在地上摘小野花送给她。还说,你要不要和我一起走?
如果她和Robert走了,就可以去阿拉斯加看冰川,就可以在天然的温泉共浴,就可以去很多很多以前想也没想过的地方。
然而,如果她走了,丈夫就会遭人嘲笑“那个意大利来的小娘们和人私奔了”。如果她走了,孩子们会一辈子被人看不起。
为了孩子们,她没走。四天后,Fran的丈夫回来的那天,她看着Robert的车越看越远,默默让泪水模糊了视线。
后来她把和Robert的故事写了厚厚四大本日记。Robert死的时候,托人把自己的相机都给了她。Fran丈夫死去那天,握着她的手说:“我知道你有很多梦想,但抱歉我没能帮你实现他”。
故事的最后,Fran猝死于家中,日记本被孩子们发现。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每遍都能看出不同的东西来。
当然一开始看是爱情,年轻时候的我想:“你和他走啊!你为什么不走?!如果相爱,为什么要这样天人两隔开?”
再看,就明白责任:做了妈妈的人,是不能随便离开自己孩子的。
再长大一点,又想:“为什么喜欢Robert这样的男人?这明显就是感情骗子啊。送花,跳舞这样的小把戏,为什么四十的女人还要中招?”
然后又看懂,有很多男人,是穷极一生,都不会对自己女人做这些最基本的“小把戏”的。每个女人都需要浪漫,一个在厨房里也要和她共舞的人。
然后又琢磨:“Robert走遍世界这样见识广阔的男人,为啥还没找到自己的伴侣?要对一个两个孩子的妈妈如此动情?”
然后又看懂,能和他比肩走遍世界的女人,都没有如此“纯粹女人味”。那些女人就和我们这些自己闯的女生一样,防备心强,城府深,也没工夫给他做菜,听他讲故事,看什么星星,摘什么野花。
他想找那样一个在菜园的穿着碎花裙,让陌生人进入自己家的纯粹女人,那只能在深山,乡下。
然后又想,既然Fran的丈夫明明看出来了,知道妻子的婚外情,为什么没说出来?
然后又看懂,说出来又怎么样?他知道当初自己是利用了“美国大兵”的身份才娶到Fran的。像他这样不懂浪漫的男人,是永远进不了她的心门的。
她是嫁给了生活,不是嫁给了他。他若捅破这点,两人就连最后的美好也不存了。
这个故事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此,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男男女女,都是Robert,Francesca和她丈夫性格的交织。我常常在这本书里,看见自己,和周围朋友的影子。
都在爱情,梦想,自由,责任,孤独,迷茫中,心知肚明的,却又无可奈何的生活。
最后,成人的世界就是“谁也改变不了谁,谁也欺骗不了谁”的莫比乌斯带。
多看两遍廊桥遗梦,在这个三观不正的故事里,希望你也能看出复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