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计划生育背后故事的前世今生

(2015-08-29 08:48:48)

-----谨以此文,纪念我们这一代,纪念我们的出生,纪念我们的妈妈们

上世纪70年代中期,荷兰University of Twente的数学教授Geert Jan Olsder31岁,意气风发。当时他开始考虑这样一个好玩的数学问题:如果在一个没有移民的岛上,当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要怎么控制生育率才能保证资源不会枯竭。1975年,他把这个人口控制的数学模型发在了学校内部的一个期刊上。这篇文章的名字叫“Population Planning: a Distributed Time-Optimal Control Problem (人口控制:一个时间分布优化的控制问题 )


同一年秋天,校长问教授们,有个来自中国的考察团,大家可以不可以帮着接待下。Geert同意了。但他不知道,也许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他负责接待的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宋健。


宋健曾是中国工程院院长,两院院士,年轻时候老本行是搞导弹,算弹道。数学基础极其深厚。而1975年,他接受了一个新的秘密任务:参与制定中国人口控制的政策。Geert带他到咖啡厅吃饭,客气的寒暄了一个小时后,两人都陷入了尴尬的沉默。


那个时候的中国,对外还是相当封闭的。Geert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让客人不会感到不舒服。最后他决定,说说他最近正在写的这篇关于人口控制的paperGeert后来回忆到,宋健马上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两个人聊了很久


很久。临走时,宋健问Geert,能不能把这篇paper寄给他一份。Geert同意了。于是1975年底,关于人口控制的数学模型这篇文章,漂洋过海到了宋健办公桌上。


后来宋健向中央提出了人口控制论。后面的故事,就是历史了: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宋健后来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这个理论很多功劳要归功于Geert。而Geert却对此事一直沉默。几年前他退休了,已经是银发老教授的他,面对媒体的采访,温柔地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我不知道这个paper,影响了这么多这么多人的生命,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真的,只是不知道。”



30年以后,独生子女政策虽然开始放松,但是随之而来的人口问题并没有结束。最大的后遗症问题,恐怕是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自然界中,男女自然出生比是105:100。因为男性寿命短,出生率比女性越低,是大自然对于人口调控的自然法则。



而现在中国很多城市,男婴女婴比例,已经到了121:100。最严重的城市已经达到了167:100。也就是说,在整体人口中,每5个男孩只能分到3个女孩!20年后,中国会出现一大批“消失的女人”,正式进入男性大量过剩的社会。



而最近的二胎政策,其实让已经存在的男女不平衡问题更加严重。以往只有非常穷困的,受教育很低的人家才去因为性别是女孩而选择终止妊娠。这些年,因为二胎政策放开,对于收入中高层,教育程度较高的夫妻,特别是已经有一个女儿的夫妻,因为第二胎是女孩而选择终止妊娠的开始逐渐增多。而二胎是男孩的,则都会生下来,导致“消失的女人”越来越多。



男性过剩的社会,并不是对女性友好的社会。犯罪率,不安定,恶性事件,会严重增加。这些问题,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能解决的。



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我今年31岁。和Geert提出人口控制数学模型那年一样大。所以非常感慨时光的匆匆。Geert能不能想到,他影响的这一代人,已经三十而立,已经开始回顾历史,思考这些问题。



从理智上说,计划生育政策是国家为了可持续发展所做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而且毫无疑问,这个政策的实行,是经过了独立科学团队多方考证和研究才定下的,并不是一个领导拍拍脑袋的决定。中国能有今天的发展和人均GDP,计划生育有很大的贡献。



从感情上说,计划生育,确实是靠着人民无穷无尽的伟大牺牲才得以实施的。作为一个已经31岁的女性,我已经能充分理解和体会,一个女人对孩子天然的止不住的喜爱,对不能有孩子承受的巨大痛苦, 和社会中下层女性生不出男孩子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虽然作为公民应该义无反顾为国牺牲,为千秋后代牺牲,但是这种牺牲也确实应该得到纪念和感谢。我是多希望,国家有哪位领导出来说:“感谢那些在计划生育中理解国策的伟大女性,感谢那些孤独长大的独生子女一代为这个国家的贡献和牺牲。”



也许我们永远等不来这句感谢。


但是作为女儿,我想先感谢我的妈妈。她是非常爱孩子的人。作为她这样坚强乐观开朗阳光的女性,原本当之无愧应该是好几个孩子的好妈妈。但她只有我。她能把所有痛苦压力都忍着,依旧告诉我“有你我就足够”。这种辛酸的博大,也许就是Geert说:“我真的不知道”的根本原因。


~~~~·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平台,只有原创文章,没有任何广告和转载~~~~

计划生育背后故事的前世今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