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时代的“脑补”: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相信的
(2014-11-02 10:01:19)
信仰邪教不要命狂热分子,陷入不靠谱热恋执迷不悔的人,国足那些一边呐喊一边痛哭的球迷,苹果那些一边卖肾一边买掰弯手机的粉丝,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心里有了固定的想法和论点,每天积极寻找获得新的信息,只是为了不断固化这个结论的论据。
他们认为,符合这些结论的信息,就是事实。而站在另一阵营的其他人,都是被蒙蔽的SB。结论是不可动摇的,信息是可以被剪裁,审视,处理成自己想要的形状的。
这种自动拿“信仰”这个滤镜,来过滤这个世界的行为,我们在此以民科的名义,定义为“脑补”。我绝不是鄙视脑补的人,或者写个破文章来攻击他们。因为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而正在读这文章的你也是。
没有一个人能逃避这脑补的命运。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我写这小短文的目的,和希望引起的思考。
现在假装你是一个原始人一分钟,你是在石器时代的文盲,没上过任何学,学过任何医学生理逻辑知识等等。你早上出了自己山洞,看见对面山洞一个原始人大叔,在吃一串新鲜葡萄当早饭。吃着吃着突然倒地而亡。
请问你敢把那串葡萄捡起来自己尝试一下是不是真的有毒吗?
你当然不可能,你像所有正常的原始人一样,迅速跑回山洞,表情恐惧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个故事,并且以一个负责任的原始人的态度,严厉地警告大家,谁也不能再吃葡萄。
谁不听你的,你就语重心长地说服谁。对于少数死活不听你的,你就想:”有些原始人怎么就傻了吧唧不看事实呢?“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Hugo Mercier和Dan Spercer在他们的paper 《why do human
reason》里面的主要point。我们的大脑的逻辑功能,其实是一个辩论机器,寻找对自己生存有利的论点和论据,不断的固化它们。
这种逻辑功能,比考虑其他的可能性,对于生存来说,效率更高。经过百万年的进化,这个逻辑机器如此适应这种不断固化的脑补过程,以至于洗脑这个活动,对于握有宣传机器的人变得如此容易。
那么我们来看看人类进化到现在,对于政治体育观点感情等等能够脑补到什么程度吧。2005年Westen在Emory的团队做了这么一个fMRI实验,让民主党粉丝和共和党粉丝看一些他们党的参选人的差评。当这些攻击他们政党偶像的差评出现的时候,发现大脑管辖理智的区域活动降低,而管理感情的区域活动大大上升。
更神奇的是,Nyhan和Reifle后来发现,当给共和党支持者看不利于共和党的数据事实的时候,他们依然坚定的认为这些事实是阴谋,是bullshit,自己信仰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人类的脑补已经进化到了,能把自己信仰反面的,明明白白的证据,直接忽略,或者直接看成捏造的阴谋,且更能帮助强化信仰。
也就是说,当你相信一个邪教的时候,别人即便拿出明明白白的数据告诉你这是邪教,你会用这些数据更坚定自己的信仰。
当你深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别人即便拿出明明白白的事实告诉你他是不靠谱的人,你会拿这些反对意见更坚定自己和他在一起的决心。
当你是一个球队的球迷的时候,别人拿出概率告诉你,你们赢球的机会不大了,你会更倔强地坚持呐喊到最后一分钟,等着小概率奇迹出现。
当你是苹果粉丝的时候,就是看到现在苹果电脑质量不行,Apple store里排队修的人比买的人还多,你还是对surface
pro嗤之以鼻。
而我,作为一个无神论,爱无能,非球迷,和果黑,我无法说你什么,我脑子里所有的想法和标签也都是自己固化得来的。
我没有神不在的证据,没有爱值得还是不值得的计算,说不出足球绝对没有在最后一分钟帽子戏法的可能,也没使用过苹果的所有产品。我的世界观,也是拿着自己的观点去过滤这个世界不断固化的结晶。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有强大的neuroplasiticity(神经可塑性),我们学到的经验片段,和信息,马上就变成了你的一部分。你接触的每一个人,马上就变成你的一部分。
我曾经和一个学网络和移动系统的哥们吃饭,他说,你看看我们每天订阅这么多信息,其实都是为了你剪裁而得的。你搜索过什么,就更推送给你什么,你关注谁,就更关注他这一类人,最后你听到的,看到的,只不过是你想听到的,看到的。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我当时没有想出来怎么回答他,今天突然想跟他说,人类千百万年不都是这样吗?
我们一直被洗脑。只是在以往传统媒体的控制中,我们都被洗成一样。
而现在只是个“个性化洗脑”时代。 你在订制自己的信息储备,现在的你,根据现在的你的喜好,来订制未来的你知道什么。
搜索引擎,社交网络,所有信息时代的媒体,根据你给它们的行为学数据,把你想看的东西推送给你,你大脑的多巴胺分泌感到愉悦,才会对它们上瘾,这才进入了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个性化的订制洗脑“是符合巨大的商业利益的。
我们和我们的祖先唯一不同的是,我们也许将会被洗的越来越不一样,越来越认为自己有个性,自己聪明,占据了真理,etc。
我最爱的诗人纪伯伦说“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总在全神贯注地检查别人的错误”。
后一篇:半而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