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1058.一位代课老师的自觉自愿行为让我敬佩

一位代课老师的自觉自愿行为让我敬佩
西工区唐宫西路小学
2022年4月24日是周日,因调休按周二的课表上课,第一节课我到一年级五班听代课老师张旻昊的数学课,学习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上课后,老师通过开火车游戏引入本节课,学生们很快乐的积极投入其中。
课中出示了一幅图片,如下:
按照这个图片请提出问题:她让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是:框里有36个足球,我们班借了8个,框里还剩多少个足球?。
当她让学生把问题提出并说明后,就开始让学生们进行操作计算了。
课后我们研讨商量,把我自己在此处的想法与之商讨:在这个地方,是否不用走的太急太快,让学生停下来进行思考,能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思考提出问题:
如可以提出的问题有:把借8个球改成我们班借了6个、9个球、他们班借了12个,10个,或是借了36个、借了37个……,这样再让学生自己求剩下的球。
在这个地方要充分让学生思考然后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而提的问题越多,说明孩子的思维越发散,越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出学习兴趣,孩子们就不会分神跑锚,学习越会往深处发展,而这样的问题不是偏难怪的问题,只是拓展发散而已。当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提醒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在书上,与同桌分享,考考同桌,这样既起到了发展思维的目的,又能体现自身价值即我能出题了,提出与书本不一样的问题,这就是一年级学生所谓的“创新”吧。
所以,能提出问题是关键,提的问题越多说明孩子们的思考越多,如上边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借了10、11、12……,那么这就超出了这节课的范畴,即“两位数减一位数”这个主题,但正是这个“超出”让部分孩子有了探索的欲望和兴趣,有能力的孩子即可思考深究,也为下节的学习奠定思维和问题基础,后边要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等相关知识时也会有了良好的前期铺垫。
当把问题提出后,接下来的数小棒体验操作计算应该就不难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提出问题是关键,这也是4月21日教育部刚发布的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是学校提出的“四级一线”深度学习的落实实践。
在与旻昊商量讨论课的过程中,她说到:“是的,校长这个地方我有感觉,是有点快了,没有停下来,我看张齐华老师的课就是这样的,他让孩子发散了很多思维内容,我买了他4节课反复观看,就是这样的”。
“你买他课了?”我有点惊讶,因为学校组织大家都是趁人家公益讲座时免费观看学习的,只不过是占用了大家休息时间,但没有让大家自己买课程。
“是的”
“你怎么买的?”
“我用咱学校参加的‘名师优课’公益网络培训时人家提供的链接,向人家咨询:我买不了全部讲座的课程,花钱太多,只想买齐华老师关于一、二年级的几节课行不行?经过与人家讨价还价后最终同意,于是就向他们机构购买了一、二年级的课,张老师关于一、二年级的课总共也没有几节,我都买了,反复观看,很有收获很有受益”。
“多少钱?”
“1节课是30块,一共花了120块买了4节”
“啊,太难得了旻昊”我说道
心里在想,一位代课老师,工资那么低,工作还不稳定,有今天没明天的,但自已自愿花钱买课学习,不由我感到敬佩和感动。
“我还把王(文利)校长提供的关于数学的学习文章、视频找到链接进行阅读观看。我在我班上课前都要先到梁老师班听课,刚好我们两个班挨着上课时间还能错开,先听她的课向她学习后再到我班上课就会把握的好一点、会自如一些”。
“啊,还这样啊,先听梁老师的课,再到自己班上课,真是努力真是用心”。
“不行啊,先不说身份问题(代课教师),但我不下劲就跟不上咱们团队了,大家都跑的那么快,尤其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让我感到了很大兴趣,课堂上与孩子们一起探究学习让孩子讨论讲解真有意思,现在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很大,回家就让家长当学生坐到凳子上(班里的赵璐涵)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解在学校学到的内容,家长们也非常高兴配合,真是有一种成就感。因此,感到非常有意思和幸福,我也非常愿意学习,感到有很大收获和进步,虽然我是代课老师工资不高,但这点钱我觉得花的值。去一四班听梁老师的课向她学习借鉴会占用我的时间可我觉得也很值,梁老师也非常好的对我进行帮助”。
这就是一位代课老师的学习热情和自觉自愿行动。
“而我,还能给老师们做点什么的呢?!!”
反心自问:不能让老师们工作这么积极主动而又感到焦虑抑郁,不能让老师们这么自觉自愿而又感到被人在身后紧盯紧逼,不能让老师们这么用心用情用力工作而又感到不被信任而寒心……
我能做的就是为老师们服好务,解决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创造幸福愉悦的工作学习成长环境,相信老师、支持老师、尊重老师、平等坦诚、商讨共情,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呈现出浓厚的工作学习热情和激情,呈现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工作大好局面,而这样的老师状态一定会迁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最终受益,使其人格状态、学业成绩、身体心理都能得到完整而健康成长。
那么,我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