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故事919.心理学知识10、关系误区:亲密关系中的常见误区

(2019-08-16 16:15:46)

10、关系误区:亲密关系中的常见误区

 

先回答一下留言区问得最多的问题:智力和潜意识意识化。

我们说的不是生物学层面的智力不足,因为这个问题现在还没办法解决。我们说的是一个人的人格对其智力发挥的限制,这种限制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解除的。

我在临床上遇到过几个阅读障碍的个案,都是年轻的女性。其中一个在上初中时出现以下症状:看书上的一段文字,每个字都认识,但却不明白这些字组成的一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大脑的整合功能抑制了。为什么会抑制呢?因为她父母对她要求非常严厉,除了学习,不允许她做任何其他孩子都可以做的有趣的事情。我们知道阅读是有趣的,有趣在于那些孤立的文字组合在一起之后会产生意义,而个女孩潜意识认为,这种乐趣意味着违背父母的愿望,会受到来自父母的惩罚,“禁止有趣”就这样泛化到阅读上,使她抑制了这个整合的功能。

如何治疗呢?理想的操作可以是这样的。首先是通过家庭治疗,使整个家庭氛围不再那么紧张,快乐被允许。其次是一对一的咨询中,咨询师让女孩明白,阅读产生的快乐并不意味着对父母的攻击,也不会受到父母的惩罚,这就是潜意识意识化。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这样的潜意识意识化是很有难度的。这需要来访者有很好的领悟力,咨询师有高超的技巧和足够的耐心。这个难度,也是为什么精神分析治疗需要很长时间的原因。

赋予某种能力以某种不好的意义,超我就被激活,就开始打压这个能力。比如你潜意识赋予赚钱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多能力的集合体)以某种剥削甚至抢劫的意义,志愿加上你赋予钱以堕落底腐化的意义,超我就会对你赚钱的能力实施打击。

有朋友留言说,我这个音频课有点难懂。我这边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能力有限,我无法把那些专业的东西讲得更通俗。二是我自己也有点纠结,到底是讲几个好玩的例子,轻轻松松就讲完听完了呢,还是尽可能讲得浓缩些,使大家可以收获多一点;几经犹豫之后,我选择了后者。

我们现在进入今天的主题:亲密关系中的常见误区。这里的亲密关系我们特指恋爱和婚姻关系。我们说10种。

第一种:非血缘关系血缘化。血缘关系的特点是无法终止,割肉剔骨也不能终止。而亲密关系是可以终止的。

当我们潜意识把亲密关系转化成了血缘关系,就可能在言行上乱来,最后关系的破裂会告诉我们,这不是不可终止的血缘关系。还原亲密关系可终止的特点,会使我们对对方“下手”时变得有分寸。有人建议婚姻设置有效期,这实际上就是在提醒人门,婚姻关系不是血缘关系。

第二种:平淡替代激情。“老夫老妻”四个字,催眠了无数人。平淡不应该是关系的必然归宿。

关系的平淡化有以下原因:

向父母平淡的关系认同。比如一个女性知道她父母的关系完全是没有温度的,如果她让自己的关系充满激情,那让她母亲情何以堪。

双方对创造力的压抑。这是人格层面的压抑向亲密关系投射的结果,估计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平淡”,比如平淡的工作态度。激情是创造力的延伸,两个鲜活的、有创造力的人在一起,激情是不会褪色的。我们的文化对创造力是有些敌意的,创造力往往意味着背叛。与创造力有关的更多內容,我们将在人格如何形成的那一节详细说说。

平淡还来自潜意识层面关系的未分化。小别胜新婚的“小别”就是在现实层面对抗夫妻过近的距离。

第三种:用责任感替代娱乐性。一个自由的人会主动承担责任,不需要随时提醒自己和他人要有责任感。在亲密关系中,双方都长着一副严肃的“负责任”的面孔时,表示他们正在掩盖亲密关系带来的愉悦感,也许这种愉悦感被他们体验成罪恶感。更糟糕的后果是,因为常把“负责任”挂在嘴边,可能是一种反向形成,所以时间长了,会变成对责任的逃避。

第四种:用孩子隔离夫妻双方的情感。孩子是新来的“玩伴”,但这也为亲密关系中的某一方“喜新厌旧”提供了机会:有了孩子,就不要丈夫或者妻子了。这直接降低了亲密关系的品质,还可能让孩子不在孩子的位置,而在配偶的位置,显然孩子会因此不堪重负。

第五种:双边关系多边关系化。一个美国小伙子娶了一个中国女孩,后来他抱怨说,他实际上娶了女孩的整个家族。亲密关系是两个人的关系,其他任何人高浓度地介入,都可能成为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夫妻感情受损、夫妻对孩子的权利受到干扰、各种边界不清导致各种冲突,等等。让自己的亲友过度进入自己亲密关系的那一方,可能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未分化,还没完全做好成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准备。当然,我们看到很多多边化关系的大家庭,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冲突,身处其中的都觉得热闹幸福,那这样的多边化就不是问题。

第六种:亲密关系同事化。记者问吴京,你为什么不让你妻子加入《战狼》拍摄团队。吴京回答说:如果让她加入,白天在剧组我们艺术上的分歧,就会变成晚上的夫妻冲突。夫妻共事是常见现象,但要划清边界、不产生冲突,很不容易。没冲突当然是好事,如果有冲突而且难以调和,最好放弃同事关系。那些从无法共事最终变成无法生活在一起的夫妻来说,他们潜意识里也许有一个倒置的因果关系:因为要分开,所以借共事冲突。

第七种:隐性性行为。人格层面有性压抑的人,往往通过表面上看不出来是性行为的方式,满足性的需要。人格层面的性压抑是一种不能自我觉察的状态,即使是性行为本身丰富到如封建帝王的人,也可能有这样的压抑:比如那些人格扭曲的帝王。夫妻之间频繁的争吵、甚至躯体冲突,都是一种隐性的性行为。那么在孩子面前吵架是在干什么就不用了说了。

第八种:某一方的嫉妒妄想。一定程度的嫉妒,可以被理解成调情的一部分,是健康的。但若嫉妒不是基于事实,而是基于猜疑,严重到双方都很痛苦、都觉得生无可恋了,就是大问题了。我没有奢望通过在这里给出个解释就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要大家知道这事儿有一个理解的方向就可以了。解释是:嫉妒的那一方压抑了自己同性恋的倾向,这个倾向便以幻想配偶跟自己同性别的人暧昧来间接满足。顺便开个玩笑,据说精神分析的某些解释,连精神分析师自己都不一定相信。

第九种:自我功能过度外包。有些叱咤风云的女汉子,一谈恋爱就退行变得啥都不会了,啥都需要男友帮忙。短时间这样子,是健康的甚至是美好的。但是,如果长时间不能从这样的退行中出来,就是问题。常见的后果有两个:一是功能压抑后对方又不能及时而完全地补充上来,就会产生怨气;二是对方可能感到被过度索取,就想从这个关系中逃离。显然两种情况都对关系有破坏性的。

第十种:扩大化的自我攻击。一个自卑的人进入亲密关系后,可能产生这样的感觉:你竟然看得上我这样不好的人,证明你也不怎么样嘛。这是关系上的“远交近攻”。增加自己的价值感,自然就会减少对那些爱自己的人的贬低。

最后想说说:人为什么需要有亲密关系?原因之一是,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我们会按照很多的规则行事,这其实是很压抑的。而在亲密关系中,那些规则可以被打破,通俗地说可以以某种程度和某些方式“乱来”。但是,亲密关系有着自己的规则,你越是遵守它独特的规则,你就越能享受在其中“乱来”带来的乐趣和滋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