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故事910.心理学知识8.强迫性重复

(2019-08-09 14:39:35)

第一章:你不知道的心灵面具

第一章第8讲:强迫性重复


8、强迫性重复

你好,我是曾奇峰,欢迎来到曾奇峰的30堂心理课,深入潜意识解密你不知道的人生。

弗洛伊德当年从一个5岁的男孩身上,发现了一个现象:这个男孩反复把一个玩具丢到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又反复去寻找它。弗洛伊德把这个现象称为强迫性重复。


成人身上也有这样的现象,即重复体验相同的情绪、关系和做相同的事情,哪怕这种重复的后果是令人痛苦的。


我们现在对强迫性重复的理解,已经到了生物学层面。人类是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我们还保留着原始大脑,这个大脑包括脑干、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部位。在2岁以前的所谓前语言期,一个人经受的创伤会储存在原始大脑区域,形成内隐记忆,并构成相对封闭的神经回路,不容易受到新脑也就是大脑皮层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明白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生物学层面的解释。当然,明白了这个生物学的原因,仍然还是有可能过不好这一生。


下面是一些强迫性重复的例子。


强迫性后悔。一个人在面对选择的时候,经常潜意识故意的压抑了自己的智力,所以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导致了糟糕的后果。然后他就处在后悔之中。这样的情形在他身上已经发生了很多次。看起来他有对后悔成瘾的味道。对此的精神分析的解释是他潜意识层面的夸大自我,可以使时间倒流,因为后悔是使自己在幻想层面,回到了当初要做出选择的那一刻,他好像可以重新选择正确的那一个。我曾经开玩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怕犯错误,因为我错了可以后悔。这里又有一个因果倒置。意识层面的因果关系是:因为错了,所以后悔。但潜意识层面的因果关系是反的:因为要后悔,所以犯错。


强迫性冲动行为。各种冲动,比如斗殴,暴饮暴食、购物等等。这样的冲动会导致重复性的惩罚,包括自我惩罚和来自法律的惩罚。他们对惩罚成瘾。行为化的强迫性重复是典型的前语言期的问题。


强迫性自虐。我想起二十几年前酒桌上两个男人的对话。一个说,我不能喝多了,喝多了头疼。另外一个男人理直气壮的回应说:喝酒就是为了头疼的!不头疼喝什么酒!科技的发展,也为各种自虐提供了方便,比如随便玩一个什么电子游戏,看一两部电影,就可以熬到深夜。所有精神科症状都有强迫性之类的意义。自虐带来的痛苦,可以抵消一些内疚。这些内疚感一般来自于对父母的背叛感、幸福或成功之后的不配感,以及低存在感对持续自我刺激的需要(相当于在说我内疚,故我在)。

强迫性失败。看某些人的奋斗史,你就会觉得他们身负一个诅咒:必须某个数量的失败之后,才有某种程度的成功;或者成功之后,一定要有数次失败。我们谈论的当然不是成败乃兵家常事中那种可以理喻的失败,而是当事人和旁观者都觉得有点怪异的那种失败:明显感觉冥冥之中有一只手在安排这样的失败。这只手的名字就叫强迫性重复。失败的潜在目的,也许是为了满足父母潜意识的愿望,或者避免自己潜意识里面夸大的自我去毁灭世界和他人。


强迫性破坏关系。有一些人的关系是按下面的公式发展的:认识、亲密、融为一体、冲突、破裂。自我觉察比较好的人,都可以直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我的亲密关系,为什么总是这个样子的呢?我们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你潜意识里,对关系设置了一个幸福度和持续时间,超过阈值,“警报”就会响起,你就会诱导他人帮助你降低幸福度和缩短持续时间。如果对方没有这样的强迫性重复的“程序”,他跟你的冲突可能就有强烈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感觉。他最终有可能觉察到,他并不想跟你绝交,而是在配合你。


强迫性重复是对创造性的防御,是在用重复过去的生命,浪费现在和未来的生命,这又为未来的强迫性后悔埋下了伏笔。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强迫性重复,这是专业人员多年来做科普的结果。但要阻止强迫性重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在某种程度上几乎等于命运,在命运面前,所有的人都可能觉得无力。


但我们还是要抗争一下,无论输赢。阻止强迫性重复,大约有以下三个思路。


第一,增加自我觉察。这样的觉察可以理解为,大脑皮层的功能对原始大脑指挥的行为的观察。相当于建立了超越原始大脑封闭性神经回路的、新的神经回路。也相当于在说,更多的使用智力,而不仅仅是使用情绪。有人听了”情感隔离”那一节后,指出了我的一个矛盾,既然说了过度使用智力是情感隔离,那为什么还说我们谈论情感,本质上是在谈论智力呢?我在这里用一个比方解释一下。如果智力是一个碗,情绪就是碗里装的水;碗越大,能够承受的情绪就越多。但是如果是一个中间没有凹进去的部分的碗(当然那就不叫碗了),就无法装一点点的水了,那就是情感隔离(没有情感)。如果完全没有碗,情感如水泻地,人格的边界都消失了,也就不再是一个人类的独立个体。

顺便说个好玩的。我每天都看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大量新闻,但仍然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使用原始大脑说话行事,还是用了大脑皮层。因为他的某些言行,初一看,完全是情绪化的,但仔细想一想,又觉得这样说和做很聪明。我想也许是因为他比我大20岁左右,所以我很难理解他,就去问,比特朗普也差不多大20岁的Otto kernberg博士,搞精神分析的人都知道这个人,但他却以要遵守戈德华特守则为名拒绝了回答。


第二,找精神分析师。虽然不能够肯定解决问题,但却肯定会有不同程度的帮助。主要有两方面的帮助,一是你自己的诉说,可以把那些在情绪、行为和关系中的强迫性重复言语化,这可以直接起到修复前语言期创伤的效果,建立两个大脑之间的新通道。在这个意义上,以后我们可以不说去看心理医生,而改成说去给心理医生“演讲”;强迫性重复不是被心理医生治好的,是被自己说好的。也许你马上会问,在生活中找个人说可以吗?当然可以,但估计你不太容易找到心理医生这样的职业倾听者。


第三,借助外力。很多人说过跟前面提到的那句话相似的话,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怎么办。我开玩笑回答说,那这样吧,我除了办心理医院,还顺便办个监狱,让你在监狱里面待着,我们强制性的帮你做到你想做到的。看得出来,这样的人是把自律的能力外包给了他人。


但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呢?从理论上来说,在法律范围内,一个人自愿在特定的时间内放弃某种自由,临时借助外力,完成某些改变,以获得更加健康的人格,应该是可以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进入军队这个”革命熔炉”几年之后,获得了高度自律的精神以及各种能力,这就是这种做法有效的证据。我们可以称之为某种系统化的行为主义治疗。


再延伸一下这个话题,网上看到的关于杨永信的信息,让我非常愤怒,因为他的那些做法不仅违背心理治疗的基本理念,甚至还可能触犯了法律。之所以强调这些信息来自网络,是因为不是我亲眼所见,所以真实性存疑。抛开犯法的和违规的那些部分不说,仅仅说他对那些青少年需要某种外界强制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是无可厚非的。


也许可以开个联席会议,邀请来自司法、心理、教育等各界的专家,讨论一个这样的问题:如何更有效的帮助一个深陷强迫性重复,愿意自拔却无力自拔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