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较,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在课程内容、目标定位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014-10-30 13:49:04)
标签:

综合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

区别

分类: 教研随笔

问题: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较,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在课程内容、目标定位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1.从课程概念而言,目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样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包涵了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学科课程的,而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不是具体的学科,可以在学科课程实施中参透或独立开展活动。

但江苏省在信息技术学科、劳动与技术学科之外,又定义了一个综合实践学科,从省到市、区,配备综合实践学科教研员,学科开设综合实践课,这个综合实践课其实就是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等内容的实施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不再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了。

2.从课程内容来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界定更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基础模块、拓展模块、补充模块等,基础模块68个学时,拓展模块分三个部分,各34个学时,在《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修订)》中,明确了各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如:

  模 块

基础模块

拓展模块

补充模块

内 容

基础(68)

拓展I (34)

拓展II(34)

拓展III(34)

Linux平台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内容

 

信息识别与获取

信息存储与管理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发布与交流

第一阶段

1.信息的作用;

2.信息渠道;

3.数字化阅读。

1.计算机的组成;

2.键盘和鼠标器;

3.文件和文件夹。

1.文本输入;

2.文字编辑;

3.创意绘图。

1.网络交流;

2.网络文明礼仪。

第二阶段

1.信息评价;

2.搜索基础;

3.网页信息下载;

4.知识产权意识;

5.信息安全。

1.文件的分类管理;

2.文件共享;

3.文件查找;

4.文件备份;

5.信息安全;

6.多操作系统。

1.文档编辑;

2.表格的插入与编辑;

3.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4.作品的展示与评议。

1.网络通讯工具;

2.网络规范与安全。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尽管在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综合实践课程指南》中,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内容有一个指导性的意见,但没有具体内容与课时意见,其课程的实施则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展开教学,更体现出校本性和灵活性。

3.从课程目标来看,小学信息技术目标体系更完备。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体验,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勇于尝试应用信息技术富于个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而核心目标就是技术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与创新等四个维度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知识的获得,更需要技术的掌握。小学信息学科课程也可有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无法独立与其他学科而存在,因而其目标体系与其他学科是相互融通的,不能自成一系。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理解不到位的或不正确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