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里大北线摄影西藏吉隆沟旅游 |
分类: 歪歪走阿里 |
第四天
吉隆沟 – 萨嘎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狮泉河机场的启用,西藏这片曾经遥不可及的土地与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但是,即便如此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依然有些地方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等种种原因,人迹罕至。吉隆沟就是这样的养在深闺人未识,被称作是西藏最后的秘境。
说实话,出发之前我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吉隆沟这个地方。领队苏军向我们极力推荐,到了拉萨之后,师傅手机里面一张吉隆沟神女峰雪山日出的照片让我们惊艳。于是我们决定花费一天的时间,绕道位于中尼边境的吉隆沟。关于吉隆沟名称的来历,传说公元8世纪后期,赤松德赞从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时,大师一行途经吉隆沟时,曾在此住了一宿。大师见此地山清水秀,风景明媚,不胜感概,又见溪谷中的河水洁白如乳,溪底的卵石光润如玉,更是赞叹不已。于是,在翌日临行之前,欣然命名此地为“吉隆”,以表达其无限赞誉之情,“吉隆”,在藏语中是“舒适村”、“欢乐村”的意思。
早上六点,整个吉隆沟镇都还被笼罩在夜色中,我们就出发了。此行吉隆沟的目的就是要去寻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女峰日出。出镇口不久就开始上山,在一条类似机耕路的小道上摸黑盘山而上约40分钟后,来到了一处平坦开阔的地带。师傅说,就是这里了。于是一对追日者扛着长枪短炮,打着手电,穿过草地去挑选最佳拍摄点。天色渐亮,但厚厚的云层依然笼罩着山头,一点没有散去的意思。偶尔能从云层的缝隙中窥见一丝神女峰。山谷中的村庄在晨雾的笼罩中,尚未苏醒。空气清新湿润。
晨雾笼罩中的神女峰,真有几分缥缈的仙气
守候日出的人们。清晨的山谷秋凉如水,却还有蚊子。虽然一个个都包裹严实,但还是有人被咬得满头包。师傅说这些蚊子都是专叮牦牛的,穿透几层衣服自然不在话下。老黄的造型是最出彩的,俗称“狼外婆”
拍完照,回到停车的地方。此时天已大亮。附近村庄的孩子围了过来。虽然他们的衣服和小脸都脏兮兮的,可是那清澈的眼神让人难忘。
这两个小男孩捧了鸡蛋来卖。他们不懂汉语,也明显不会做生意,只是这么羞涩地看着我们。另一辆车上的一位女驴友给了十块钱,他们就让她随便拿,直到手里抓不下为止。
回吉隆镇的路上看到一块标牌,写着乃村景区。看来这也是一个待开发的景点,真心希望开发的脚步能够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能够保留多一些净土,把美丽留给那些真正热爱它的人吧。
9:30,回到镇上吃早餐。镇中有古庙名曰帕巴寺,建于公元637年左右。与松赞干布联姻的尼泊尔赤尊公主进西藏时随身带有三尊释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帝桑布之尊被安放在吉隆镇,并为它建造了帕巴寺。在庙里转经参拜一番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心情格外平静。
庙外的这尊小石像,看来年代久远。
据帕巴寺的比丘尼介绍,镇外吉普峡谷中还有一座古庙,供奉着莲花生大师像。团友老王兴奋莫名,执意前往,于是同去。经过一座扎满经幡的吊桥,我们走入吉普峡谷,很有点江南的味道,峡谷中有一个夏尔巴人的村庄吉普村,颇为富庶,很有世外桃源的感觉。蓝天、白云、雪山、牧场、油画般的田园梯田,遍地生长的野花,芬芳清新,还有孩童们好奇而可爱的笑脸,人文与自然一切都那么的和谐。。。
步行约40分钟后,终于寻访到这座古庙,在经幡古树的掩映下。可惜庙门紧锁,只能在庙外参拜一番。沿着这条小径继续走80公里就是中尼边境,据说当年尺尊公主就是由此路进藏,送亲的队伍到此返回,“吉普”的意思也就是分开。
回到吉隆镇午饭后,我们便原路返回。吉隆位于珠峰自然保护区的西端,由于横贯东西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进,使得山脊两侧的气候截然不同,呈现出南北两大气候类型。东北部有8012米的希夏邦玛峰和著名的佩枯湖,南部则分布有原始森林。吉隆藏布江顺着蜿蜒的山谷向南飞泻,两侧山峰林立,气势巍峨。从吉隆县城到吉隆沟虽然只有70多公里路,海拔差却达到2000米左右。层峦叠翠的山谷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森林植物,山顶则是终年积雪,气度不凡,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便是这儿真实的写照。昨天过来的时候天色已晚,这时才得以好好欣赏沿途风景。
离开吉隆沟后不久,就开始盘山。在经过无数个如此的“之”字弯后,海拔也快速上升。
这是我们在加油站偶遇的藏族小女孩,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非常惹人怜爱。老王拿了巧克力想逗伊人一笑,但是小美女明显只对巧克力感兴趣,对于老王完全忽视,呵呵。
离开吉隆沟,我们又回到了广袤的高原。再去萨嘎的路上第一次途见藏野驴。
闲庭信步
傍晚时分,抵达萨嘎。雅鲁藏布江在县城外流过。
随着海拔的降低,我的状态基本恢复,但是早起老张的情况不妙。胸闷咳嗽并且痰中带血,精神状态也很差。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我们并没有告诉其他队友具体情况。虽然吉隆沟风景如画,我们也无法多作停留,急急地赶到萨嘎。到晚间老张还是有些低热并且还是有粉色泡沫痰。在苏军的坚持下,我们去了诊所。刚说了病症,医生就基本可以确定是轻度肺水肿。而我们那天下珠峰时的晕眩状态属于脑水肿。这些词汇以前也听说过,总是和高原反应联系在一起,但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有点懵。医生的建议是晚上先留在诊所打点滴并且吸氧,同时为安全起见,希望我们退往低海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