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
平遥

郑家客栈的房间虽然颇显局促,除了一个土炕和一间小小的卫生间外也没有更多的空间了,东西也不是很放得开,但是那个土炕还是很舒服的。一夜无梦,本来准备睡到自然醒的,可不到八点就被院内的人声吵醒。阳光已经透过窗帘缝晒到了炕上,又是一个好天气。这里原来应该算是一户小康之家的四合院,虽然只有一进,但小巧玲珑也都是二层楼的屋子,中间的庭院内种了些花草,还有一张大桌子可以喝茶聊天。早上就是一群老外人手一张古城地图在那儿大声地讨论着,估计是在研究行程吧。
郑家客栈小院全景

老外们的“作战会议”

早饭后便开始了我们熟悉的古城之旅。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到平遥,但是那种在古城在老街闲逛的感觉,对我们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丽江和平遥在某些感觉上有相似相通之处,但平遥也有它自己的特色。与大研古镇相比,平遥古城要大得多,它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从城墙城门到城内的一应设施,例如城隍庙,文庙以及县衙等都保存得非常完整。另外,平遥作为明清时期晋商云集的晋中商业中心,也保留着很多晋商文化的痕迹。到现在,大多数店铺都还保留着去三个字店号的习惯。
以前我对于晋商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源于《乔家大院》,但今天在参观了日升昌票号后,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了解。日升昌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家实现“汇通天下”的票号,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银行。它有一套非常完整而科学的管理制度,由东家出资聘请职业经理人,也就是掌柜进行管理。一般票号设三名掌柜,各司其职,职责分明,谁也不能越权。票号内任人唯贤,即使是东家也不能任用私人。同时,票号内除了对重要员工高薪养廉之外,还有类似股份制的制度,从掌柜到伙计有三种不同形式的配股方式,使得票号上下都能齐心协力,为共同的利益而努力。这样,还能实现人员的精简和高效。例如账房负责全国20多家分号的帐务结算,却只有4-5个人,不可谓不高效。听了这些介绍,让我对日升昌票号的创始人,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国票号业的开山鼻祖雷履泰敬仰万分。因为他设计出的这样一套制度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看来还是非常科学的,而在当时这对于很多传统习俗和观念来说,简直是一种颠覆,让人不得不佩服晋商的智慧和勇气。
古城的门票是联票,总共包括19个景点。不过我们今天才走了其中的四个,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小巷内闲逛,看看那些有特色的老宅客栈,例如一得客栈。这家客栈原是平遥城内著名商人侯王宾故居的一部分,占了总共六个院子中的四个。相比郑家客栈那是气派很多,但是它最大的特色还是原汁原味。因为老宅本身的保护较好,客栈基本保持其原貌,而不像其他客栈那样重新粉刷外墙甚至改变其原先的结构等。因此整个院落显得更加古朴自然,同时也由于位于步行街以外而更加清静。于是,我们很快决定明天搬去一得,换一种感觉。
古城街景

每座晋商大院都是由这样一间间四合院组成

精致典雅的小院

小摊上可爱的小点心

城隍庙里的古戏台

逛得累了便回客栈休息,最后一站安排在平遥就是希望能彻底放松的。日落时分赶去城墙。可惜我们到得晚了点,没有留下充分的时间创作,有些遗憾。但城墙本身还是非常壮观。平遥古城原为夯土成垣,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827-前782),明洪武三年(1370)由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在原基础上扩建为今天的砖石城墙,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墙历经了600多年的风雨沧桑,朝代变迁和战争洗礼,居然还能如此完好地保存下来,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夕阳下的南门魁星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