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的结构
煤的结构是指煤岩成分的形态、大小、厚度、植物组织残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它反映了成煤原始物质的成分、性质及在成煤时和成煤后的变化。在低煤级煤中,煤的结构很清楚;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各种煤岩成分的性质逐渐接近,因而煤的结构就逐渐变得均—。
煤的结构分原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两种。
(1)原生结构 煤质分析仪器
煤的原生结构是指由成煤原始物质及成煤环境所形成的结构。常见的原生结构有以下8种:
1)条带状结构:煤岩成分呈条带状相互交替出现。按条带的宽窄,可分为宽条带状结构(条带宽大于5MM)、中条带状结构(条带宽3—5MM)和细条带状结构(条带宽1—3mm)。条带状结构在烟煤的半亮型煤和半暗型煤中最为常见,年轻褐煤和无烟煤中条带状结构不明显。
2)线理状结构:指镜煤、丝炭、黏土矿物等以厚度小于1mm的线理断续分布于煤中,形成线理状结构。半暗型煤和半亮型煤中常见。据线理之间交替的线距,又可分为密集线理状结构和稀疏线理状结构。
3)凸镜状结构:指镜煤、丝炭、黏土矿物、黄铁矿等,常以大小不等凸镜体形式散布于煤中,构成凸镜状结构。半暗型和暗淡型煤中常见,有时光亮型煤中也可见到。
4)均—状结构:指组成成分较单纯、均匀,形成均一状结构。如镜煤、腐泥煤、腐植腐泥煤类等,都具有均一状结构。光亮型煤和暗淡型煤有时也表现出均一状结构。
5)粒状结构:由于煤中散布着大量的孢子或矿物杂质,使煤呈现出粒状结构。多见于暗煤或暗淡型煤中。有时含黄铁矿鲕粒或含黄铁矿结核而呈鲕粒状结构或豆状结构,它们为粒状结构的变种。
6)叶片状结构:煤中有大量的木栓层或角质层,使煤呈现纤细的页理,如叶片状、纸片状等,煤易被分成薄片。角质残植煤和树皮残植煤具有叶片状结构。
7)木质状结构:煤中保存了植物茎部的木质纤维组织的痕迹,植物茎干的形态清晰可辨,称木质状结构。褐煤中常可见到木质状结构,有些低煤级烟煤中也可见到。如我国山西繁峙褐煤中保存有良好的木质状结构而被称为“紫皮炭”。
8)纤维状结构:为丝炭所特有,它是植物根茎组织经丝炭化作用而形成的,可见到植物原生的细胞结构沿着一个方向延伸呈现出纤维状,疏松多孔。观察时要在煤层层面的丝炭上才可见到。
煤质分析仪器
(2)次生结构
煤的次生结构是指煤层形成后受到应力作用产生的各种次生的宏观结构。
1)碎裂结构:煤被密集的次生裂隙相互交切成碎块,但碎块之间基本没有位移,可看到煤层的层理。碎裂结构往往位于断裂带的边缘。
2)碎粒结构:煤被破碎成粒状,主要粒级大于1MM。大部分煤粒由于相互位移摩擦失去棱角,煤的层理被破坏,碎粒结构往往位于断裂带的中心部位。
3)糜棱结构:煤被破碎成很细的粉末,主要粒级小于1MM。有时被重新压紧.已看不到煤层的层理和节理,煤易捻成粉末。糜棱结构一般出现在压应力很大的断裂带中。
煤质分析仪器
转载至:http://www.xinruikj.com.c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