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甸

标签:
杂谈胡同 |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正月初七一早,林则徐就出门了。先在虎坊桥剃了个头后,就直奔厂甸去了,在旧书摊上逛了一天,直到天黑才回家。
1937年1月8号,厂甸的一个旧书铺里,一位外表俊朗,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已经在这里看了一下午书了。书铺的老掌柜深沉而和蔼,小伙计精明而谦恭,即使你只看不买,也绝无慢客举动,中年男人觉得有些过于不去,过了几日,又来到这个书铺,淘了《宋词钞》、初刻本江永注《近思录》、《诸子文粹》、《左文襄公家书》、杨守敬《晦明轩稿》、刘蕺山《人谱类记》、《千唐志斋藏石目》、《历代法宝记》、广百宋斋《封神演义》等杂书。书铺掌柜和伙计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位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
辽金时代,都城东郊有个小村叫海王村。元代开始在这里建窑烧制琉璃瓦,称琉璃厂。明嘉靖年间,窑址迁至京西门头沟,琉璃厂逐渐荒废,窑厂前的空地称厂甸。到清康熙年间,荒地建筑房舍,招商承租,才渐成闹市,有古书旧籍、古玩字画、儿童玩具及各种食品小吃摊位,厂甸集市初具规模。1917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总长钱能训倡议在窑厂即今中国书店一带,建成海王村公园,在园内叠石作山、种植花木、摆设茶座,是当时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如今,海王村公园已难觅踪影,而那些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铺和一年一度的厂甸庙会却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