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

标签:
杂谈 |
《周礼考工记》称“左祖右社”。那天冒雨去了太庙之后,就惦记着上“右社”看看。第二天,晴了。一早,趁着凉爽,兴冲冲地来到位于中山公园里的社稷坛,不成想整个祭坛正在修缮,被建筑围挡遮了个严严实实,令我大失所望。还好,进门时看到园子里古木参天,遮荫蔽日,倒也心生爱意,不妨走走看看。
4.中山堂,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为社稷坛拜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时休息的地方。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将此殿设为灵堂,停灵吊唁。1928年将此殿更名“中山堂”。
8.祭坛北门外有格言亭,民国四年建于公园大门内,后移至此,石柱上均刊古圣贤格言。
12.来今雨轩,著名的茶楼和饭庄,建于1915年,是近代社会名流聚会之所。原址在社稷坛东南坛墙外,1990年迁至中山公园西门处。来今雨轩的冬菜包子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4.水榭,南半跨路,北半居水,朱栏画槛,红窗彩壁,夏日荷花盛开,极饶雅韵。
16.儿时,也曾趴在这里,眼巴巴的看着有钱人家的孩子玩儿旋转飞机……
17.坛墙外,那参天的古树,像是散发着某种气场,不由得让你想深呼吸,心,渐渐地沉了下来。
22.安静的早晨,倒也凉爽,趁机休息一下,补补觉,顺便筹划一下自己的梦想……
社稷坛,在公园之中央,明永乐建筑。坛制正方,石陛三层,陛各四级。上成用五色土随方筑之,中埋社主X垣,甃以琉璃瓦,各如其方之色。四面建棂星门,门外北位拜殿,现为中山堂;又北为祭殿,现设中山图书馆……。(摘自马芷庠著《老北京旅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