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那些老洋房——富育女学校

标签:
北京近代建筑富育女学校杂谈 |

1.1904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牧师富善及其夫人慕柯·撒拉在通州新城南门外西侧,护城河南岸建“安士学道院”,向当地妇女传经讲道。后经扩建,改名“女蒙馆”并开始招收女童入学。并逐步开设小学和初中课程。1927年,正式定名“富育女学校”。

2.富育女学校仅存三座小楼。百友楼建于1929年,即后来所称的富育楼。二层,砖木结构,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大式作法。明间前出抱厦一间。硬山筒瓦调大脊,七架梁。青砖碧瓦,门檐中式彩画,中西结合,古色古香。
前一篇:“丹柿小院”和“老虎尾巴”
后一篇:胡同不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