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排中律

(2010-10-07 15:31: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数学哲学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是假的。

  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公式中“A”A”表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因此,这一公式是说,任一命题A及其矛盾命题非A不可能同时都是假的。或者A真,或者非A真,两者必居其一。

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以及违反排中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须明确地肯定其中之一是真的,不能对两者同时都加以否定。换言之,对于是非问题必须作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否定了其中的一个,就必须肯定另一个。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如果有人既不承认前者是真的,又不承认后者是真的,或者说,如果有人既认为前者是假的,又认为后者也是假的,那么此人的思想就陷入了我们习惯所说的模棱两可之中(实际上应该叫做模棱两不可或“两不可”)。模棱两可是一种常见的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所谓模棱两可,就是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之间,回避作出明确的选择,不作明确肯定的回答,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三、排中律的作用

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明确性。而思维的明确性也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

在论证中,排中律是反证法的逻辑根据。为了证明命题“P”为真,我们只要证明“非P”为假,就能根据排中律推出P为真。

即:非PQ;非P→非Q;就可得出P真。

运用排中律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排中律也只是逻辑思维的规律,它只要求在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中作出非此即彼的明确选择。因为在一定的论域内,真理总是属于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中的一个,而不可能属于第三者。但是,它丝毫不涉及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无过渡性间体的问题,也不存在否认客观事物之间的过渡和转化的问题。如果把排中律关于在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中排除中间可能的要求,解释为仿佛它否认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过渡性间体,或否认客观事物之间的过渡和转化,那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也是对排中律的曲解。如果我们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都加以否认,那就违反了排中律的逻辑要求。

第二,在运用排中律时,要注意分析一种特殊的问句——“复杂问语”,即一种隐含着某种前提(预设)的问句。

    对于使用复杂问语的人来说,要想使对方落入自己设好的圈套,注意不能让对方发觉自己在复杂问语中所隐含的命题是对方所不能承认的,如果对方一旦发觉了这个自己所不能承认的命题,那么,即便这个命题事实上可能是真的,对方也会把它作为假命题来加以否定。这种情况在政治谈判中,经常会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同一律
后一篇:证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