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数学哲学 |
负命题推理
一、负命题
通过对原命题断定情况的否定而作出的命题,就叫做负命题。例如:
并非这个班的学生都学英语
并非有的金属不是导体。
负命题的逻辑公式是:如果用P表示原命题,那么,负命即为“并非P”。如果用符号“—”(读为“非”)表示否定的联结词,则p命题的负命题为¬P。
由于负命题是对原命题断定情况的否定,是对整个原命题的否定。因此,它和原命题之间(即负命题与其肢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是矛盾关系,即如原命题真、其负命题必假;如原命题假、其负命题必真。这种真假关系,如下表:
P |
¬P |
T |
F |
F |
T |
二、负命题的种类及其推理
1.性质命题的负命题
性质命题的负命题实质上即为对当关系中的相应矛盾命题。如“A”命题的负命题即为“非A”,它等值于“O”命题;“E”命题的负命题为“非E”,它等值于“I”命题。这样,我们可以把A、E、I、O四种命题的负命题及其等值命题列表如下:
并非SAP等值于SOP;
并非SEP等值于SIP;
并非SIP等值于SEP;
并非SOP等值于SAP;
下面,我们着重说明一下各种复合命题的负命题。
2.联言命题的负命题。
由于联言命题只要其肢命题有一个为假,该命题就是假的。因此,联言命题的负命题是一个相应的选言命题。如:“某某人工作既努力又认真。”这个联言命题的负命题不是“某某人工作既不努力又不认真”这个联言命题,而是“某某人工作或者不努力,或者不认真”这样一个联言命题。如果用公式表示即为:
并非“p∧q”等值于“非p∨非q”。
3.选言命题的负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
因为相容选言命题只要其肢命题中有一个为真,则整个选言命题就是真的,故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不能是一个相应的选言命题,而必须是一个相应的联言命题。
如:“这个学生或者是文艺爱好者,或者是体育爱好者。”这一选言命题的负命题就不是“这个学生或者不是文艺爱好者,或者不是体育爱好者。”而只能是“这个学生既不是文艺爱好者,又不是体育爱好者”这样一个联言命题。如果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并非“p∨q”等值于“非p∧非q”。
(2)不相容选言命题的负命题
由于不相容选言命题只有当选言肢仅有一个是真的时,整个选言命题才是真的,当选言肢同真或同假时,它就是假的,因此,如果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并非“要么p要么q”等值于“p且q”或“非p且非q”。
4.假言命题的负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
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其前件真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因此,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只能是一个相应的联言命题。如:“如果起风了,就会下雨”,其负命题则为:“起风了,并未下雨”。如果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并非“p→q”等值于“p∧非q”。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
由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当其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它才是假的。因此,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也只能是一个相应的联言命题。如:“只有下雪天气才冷。”其负命题则为:“没有下雪天气也冷。”如果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并非“p←q”等值于“非p∧q”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
由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前件既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又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因而,对于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其负命题既可以是相应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也可以是相应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负命题。如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并非“p←→q”等值于“p∧非q”∨“非p∧q”
例如:“并非当且仅当得了肺炎才会发高烧”,其等值命题是“或者得了肺炎但不发高烧,或者没有得肺炎但却发高烧。”
5.负命题的负命题
最后,就负命题自身作为一种较特殊的复合命题来说,其自身当然也有其相应的负命题。如果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并非“并非p”等值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