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数学哲学 |
模态推理
一、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是反映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命题。例如:
骄兵必败。
飞机的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
人们使用模态命题,一般是出于这样两种情况:一是用模态命题(必然,可能)来反映事物本身确实存在的某种可能性或必然性。另一种情况,是我们对事物是否确实存在某种情况,一时还不十分清楚、确定,因而只好用可能命题来表示自己对事物情况断定的不确定的性质。
二、模态命题的种类及模态命题之间的关系
按模态命题是反映事物的可能性还是必然性,模态命题可分为可能命题和必然命题。而可能命题和必然命题都既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因而,模态命题主要的有如下四种:
1.可能肯定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可能存在的命题。如:
明天可能下雨。
公式是:“S可能是P”或“S是P是可能的”,也可简化为:“可能p”
2.可能否定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可能不存在的命题。如:
明天可能不会天晴。
公式是:“S可能不是P”。也可简化为“可能非p”。
3.必然肯定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必然存在的命题。如:
生物的新陈代谢是必然的。
公式是:“S必然是P”或“S是P是必然的”。也可简化为:“必然p”。
4.必然否定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必然不存在的命题。如:
客观规律必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公式是:“S必然不是P。”也可简化为,“必然非p”。
上述四种模态命题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真假关系。这种关系与性质判断的逻辑方阵中所表示的对当关系是完全一致的。
三、根据模态逻辑方阵进行推演的模态推理
模态推理由模态命题构成的一种演绎推理,它是根据模态命题的性质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演的。
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可用逻辑方阵图表示出来。根据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真假关系),便可构成一系列简单的模态命题的直接推理。
http://s1/middle/6e5f74c6t94a9865ea5b0&690
根据模态命题必然p与可能非p;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的矛盾关系而进行的直接推理,有以下八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1.必然p,推出并非可能非p;
2.并非必然p,推出可能非p;
3.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必然p;
5.必然非p,推出并非可能p;
6.并非必然非p,推出可能p;
7.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非p;
8.并非可能p,推出必然非p;
上述1式,可举例如下:
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所以,并非正义可能不战胜邪恶(即:正义不可能不战胜邪恶)。
上述3式,可举例如下:
月球上可能没有生物,所以,并非月球上必然有生物(即月球上不必然有生物)。
(二)根据模态命题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根据模态命题必然p与必然非p之间的反对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有以下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1.必然p,推出并非必然非p。例如:
违反自然规律办事是必然要受到惩罚的,所以,违反自然规律办事并非必然不受到惩罚的。
2.必然非p,推出并非必然p。例如:
侵略战争必然是非正义战争,所以,侵略战争并非必然是正义战争。
(三)根据模态命题下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根据模态命题可能p与可能非p之间的下反对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有以下两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1.并非可能p,推出可能非p。例如:
小强不可能迟到,所以,小强可能不迟到。
2.并非可能非p,推出可能p。例如:
小王不可能不会踢足球,所以,小王可能会踢足球。
(四)根据模态命题差等关系的直接推理
根据模态命题必然p与可能p;必然非p与可能非p之间的差等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有以下四种有效的推理形式:
1.必然p,推出可能p;
2.并非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p;
3.必然非p,推出可能非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非p。
上述3式举例如下:
他明天必然不到学校来,所以,他明天可能不到学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