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教育,是立国根本(下)

(2014-04-16 17:51:11)
标签:

教育

情感

她智慧

许萌

幸福家庭

 

http://s2/mw690/0021jiV9zy6ITA04Tfzc1&690

(接上篇。。。)

      以同治为例,教育同治皇帝有四个老师,个个都是文坛宿儒,可以说同治当时是世界上享受着最丰富、最优良的教育资源的人。但是,论“文”,同治学了十二年古文,都不知道断句断在哪里,到17岁亲政时,看奏章都非常困难,更遑论批阅奏章了;论“武”,骑马,射箭、放枪都不行,什么武术都不会,身体更是虚弱,在二十岁左右就身患重病,一命呜呼。同治教育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慈禧母亲教育的失败。清宫规定,嫔妃生了孩子后,不能自己抚养,必须由正宫和宫女抚养。慈禧是咸丰的妃子,生下同治或便不能与儿子朝夕相处培养母子孺慕之情,加上慈禧生性严厉,缺乏女性的温情,同治对她也就没有依恋之情。尽管慈禧也很重视对小皇帝的教育,但由于缺少母爱,使小同治出现心理缺陷。加之慈禧对权力的恋慕,尽管一方面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却也纵容着同治享乐放肆,这种矛盾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同治的悲剧,也导致了整个清朝的悲剧。

成功的母亲教育造就昌盛的国家命运,若是国家的每个母亲教育都是成功的,那么后代至个人、至家庭、至国家也便能蔚然成风。
http://s11/bmiddle/0021jiV9zy6I7K1Rvsuca&690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母亲的一切举动和情绪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母亲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从胎教开始,胎儿就接受着来自家庭的各种熏陶,妈妈的一眼一行,心情、情绪,乃至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都深深影响都胎儿各个方面的发展。周朝历经800年不衰,其根本在于有贤妃良母助兴周室。周朝这三位伟大的母亲太姜,太妊,太姒,她们从胎教开始,目不斜视,耳不妄听,坐不偏,立不倚,极贤德,以身作则,母仪天下,终成文王、武王、周公之德。所以能形成姬周王室这样的宗室王朝,都是由其上辈“齐家、治国”的德育教化而来,并非偶然徒然的提三尺剑,一战功成而得的天下。后世尊称别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从周室有三位“太”字辈贤妻良母,母仪可风的典故而来,并非是随随便便的口头语

母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孩子出生后,母亲几乎担任照料孩子一切的重任,父亲则忙于事业,为家庭做坚强的经济后盾而努力,此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显得特别突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爱,她滋养着孩子,安抚着孩子的心灵和灵魂。母爱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性格脾气,母爱能帮助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和心中的焦虑,母爱让孩子学会宽容、忍耐和理解,形成良好的亲和力。

母亲成为“上善者”,孩子才能“从善如流”

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对女性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妇女才有高素质的下一代,才有全体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教育迅猛发展,其成功的经验在世界各国久负盛名,其优秀的母亲教育独具一格。在日本,每一个学生的身上都凝聚着一位母亲辛勤的汗水。这些母亲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她们不仅大学毕业,而且很多人在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学习这些,她们往往会说是“为了教育孩子”。她们以做母亲自豪,以培养下一代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

母亲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影响和促使子女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心智不健全的母亲不可能抚育出才识颖慧,品德高尚的子女。母亲是支配型的人,孩子的性格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母亲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任性、反抗、幼稚。母亲对孩子顺从,孩子就会无责任心、不服从,并有攻击的特点。母亲常忽视孩子,孩子的性格就变得冷酷、攻击、情绪不稳定。母亲是民主型的人,孩子的性格是独立的、协作的、亲切的、及有创造力的。

http://s6/mw690/0021jiV9zy6I7K67vIV85&690

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母亲。古代世家大族嫡庶之别的根源便来自于母教的差异,嫡子嫡妻的人选都必须以别家的嫡女为先,只有良好家教的当家主母才能教养出良好品德的嫡子嫡女。所以,作为母亲的女性对后代健康成长的影响不限于 “半边天”,是在塑造整个下一代,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正如柏拉图说“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 国家的未来又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母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优化母亲素质对于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母亲教育,是立国之本。重视母亲教育,优化母亲素质,后代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人才辈出,国家社会才能持续繁荣安定。 (作者:中堂魅力女子学堂创始人  许萌)
http://s5/mw690/0021jiV9zy6ITA9Upb62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