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邦起兵之后,吕氏全家均加入了起兵的行列,其中吕氏的两个哥哥吕泽和吕释,均在刘邦的军队任将军带兵在前线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前203年秋,吕雉归汉后,留守关中。吕雉做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在老公艰难创业中,本人及其娘家人皆全力以赴帮助其夫君艰难创业,甚至不惜将自己做为人质押在敌营中,这并非是一般女人可以做到,就这点而言,我想,哪怕是现代的一些杰出女性也不一定能做到。
三、刘邦立业之初,初显政治才能。
其政治才能主要体现在这以下几件决定汉初命运的几件大事上:
1、高帝十年(前197),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稀,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
2、刘邦击陈豨,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
3、为太子刘盈辅翼,保其太子位。就这件事情上,吕氏的做法是相当巧妙的。这也是基于她对于自己儿子的充分了解以及当时的形势审时夺势,在张良的协助下,为太子请来了刘邦多次盛请不来的四大高人并为其辅政,使刘邦自动自发地放弃了废太子的决定。吕后也因为此时巩固了自己的后位,为后来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四、刘邦驾崩之后,深谋远虑,逐就政治高度。
1、刘邦驾崩之初,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这种羞辱不是一般女人可以忍受的,而吕后不愧是吕后,她做到了,她让国家免了一次战争之难。
2、刘邦驾崩后,快速剪除异已。在这件事件上,历史学家均不惜笔墨指责其惨绝人寰的除敌手段。如果这件事情放在当今这个社会,这样的指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就当时那个社会,尤其是后宫的斗争中,也是必然的产物。因为后宫的斗争向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是那个年代那个特殊的生存环境里的生存法则,如果当时立的是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则这样的情况则同样会发生在吕氏和刘盈的身上。哪怕后期的汉景帝刘启,在废原太子刘荣之后,为保新太子刘彻的位子,也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手段。只是这事发生在一个女人身上,在男性统治社会的年代里,就显得特别的不可理喻。
3、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记》评价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称制时出现五星连珠(一种天象,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星排成一条直线,古人认为出现这种天象是顺应天命),但是史书没有记载。个人拙见,吕后做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直至贵为皇后,不愧是中国历史上三大杰出女性政治家(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最早的一个。(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