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打开新闻,最不愿意看到的新闻又看到了,“沈阳现毒豆芽”、“重庆现毒血旺”......我想问问,现在还有什么可以吃的?!我们的日子还要怎么继续?!
我想起了昨天一大早第一条手机新闻,是关于温总理痛斥“染色馒头”事件的新闻。看了心情相当的沉重,老百姓每天饭桌上的馒头在有相关法律、行业标准、行业监督机构监管的情况下,还要我们日理万机的温总理来操心!我们的法律呢?我们的监管机构呢?可想而知,我们的社会伦理道德几乎是达到了被践踏的地步。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出,每一次丑闻中都能听到业内人士的类似自曝。比如这次馒头事件中,在记者采访中,竟然有一位馒头工人这样说“打死饿死也不会吃自己生产的馒头”。
知道毒大米生产流程的工人,从不吃自己生产的大米;做包子的不吃自己用腐肉做的包子;做面包的不吃自己用过期面包返炉做的面包;开饭店的到其他饭店吃饭从来都是自己带油而不放心地沟油,种蔬菜的常会嘱咐朋友说某种蔬菜千万别吃……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每个人差不多都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生产者,可又是消费者,我们不能自给自足,市场分工中,我们用比较优势赚得的钱去交换别人用比较优势生产的物品,这时候就有了互相伤害。不吃自己生产的毒馒头,可是得吃别人生产的毒大米、毒蔬菜、毒奶粉、毒粉丝。不吃自己生产的毒粉丝,可是得吃别人生产的毒馒头。如果一个社会商业道德沉沦,没有了底线,那么,处于市场消费网络中的社会人,没有一个能够逃避这种互相伤害的恶毒逻辑和恶性循环。
如何走出这种“互相伤害”的报复链?靠某个人某个群体的道德自省肯定是行不通的,问题出在整体的道德溃败上,阻止和修复这种溃败,需要良法,需要好制度,也需要好人,就是公民的良善和美德的拯救与救赎。(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