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作业批改反思

(2014-04-15 12:21:45)

语文作业批改反思  

批改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作业批改情况不仅反应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并以此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我在平时的语文作业批改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想从以下三方面作一些交流:  一、丰富作业批改方式  除了最基本的全批全改外,我还尝试了多种多样的作业批改方法,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选择,以便发挥作业的实效。  1.变换批改地点  作业批改一般都在办公室,有时可以尽量利用一些自习课、作业整理课、早上或午间课前十几分钟时间在教室里批改,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打成一片,亲其师而信其道,还可以让学生看到教师工作的辛苦,用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进行感化。  2.注重当堂批改  因为上课时间有限,对于课堂作业可以经常选择有点难度的题目进行轮流批改,这次改班级左边的一半同学,下次改右边的一半。在批改时,对做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也便于及时从学生作业中发现问题,反馈发现教学中不足,对于个别问题因材施教,大范围出现的错误可以当堂改正,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学生订正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3.适当自批自改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评意识,有些作业做完后,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作出判断,认真检查,发现错误立即作上记号并及时改正。比如听写词语、组词、按课文内容填空等一些基础知识类的作业,都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批自改,然后教师再进行二度评判和点拨。而教师在二度评判时要赏罚分明,对于批改仔细、改正认真的学生作业成绩升一级,批改马虎,未能及时发现或改正错误的则作业成绩降一级,以此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认真的作业习惯。  4.尝试互批互改  互批互改可分两种:一是同桌互批,即同桌学生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记号,然后还给本人,同桌相互讨论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二是小组互批,批改小组通常四人为宜,即前后桌组合。作业批改时,教师提出批改要求,由组长主持,先以某一人的作业做“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明确正确答案,集体进行反思的过程。批完“示范作业”,然后逐个自批、互查。无论是同桌互批还是小组互批,最后教师都要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作业的责任心。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使教师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信息。  二、丰富作业批改符号  “√”和“×”是教师批改作业中最常用的符号。曾经有不少人提议学生作业本中尽量不要出现“×”,别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挫。其实我认为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是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丰富作业批改符号,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所运用的符号的意义。当学生拿到老师批改的作业时,一看就明白自己的作业哪儿是正确的,哪儿是错误的,好在什么地方,错又错在什么地方,便于学生加以订正错误。例如我在语文作业批改中尝试着运用了以下几种批改符号:  (1)“√”表示全部正确。  (2)“√☆”表示完全正确而且方法巧妙独特或语言生动,并且视学生方法创新或语言生动程度酌情加“☆”。以此来激发学生作业时认真思考的积极性。  (3)“”表示最普通、最明显的错误,学生直接就能明白错处,提醒学生赶快订正错误。  (4)“?”表示遗漏。粗心是学生作业时的一种通病,他们常常会丢三落四。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批改时,可在遗漏处打上一个小问号,通知学生及时补救。  (5)“……”表示补充。有些学生由于偷懒或思考不深入等原因,在完成写句子或片段等作业时,会出现不够完整、不够具体等现象,这时教师在合适的位置用“……”提醒学生可以在此处将句子或片段写得更完整、具体,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  其实,符号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自由选择,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实践证明,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批改符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丰富作业批改语言  评语,是语文作业批改中一种常见的批阅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好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要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书面整洁等方面要严格把关。及时用恰当的评语委婉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书写认真,但格式正确吗?”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做得又快又好,除了打上“☆”外,还可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如“你真棒!”“太出色了!”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使其学习语文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当然,写评语时,语言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热情洋溢,情感交流,激发进取心  用亲切的第二人称代替冷冰冰的指责;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娓娓叙谈代替严厉的训斥;用诗化的语言、散文般的风格,向学生送去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用赞扬、鼓励、企盼、惋惜等热情的语言代替生硬的分数标记;用商量的口气,在一种师生共同探讨的气氛中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批改日记等作业时,和学生用书面语言进行沟通,学生更乐意接受,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希望与同学和好如初所做的努力,我在评语中写上“你是一个很有心的女孩,你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我!”。有学生把自己捡来一只流浪猫养在家中的故事写到日记里,而且把自己养猫的情节写得很细腻,我在评语中这样写到:“你的爱心有了回报,让你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读着你和猫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天真的孩子和可爱的小猫正在我眼前嬉戏逗笑呢!”……   教师予以热情洋溢的评价,使学生在受到肯定和表扬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信任,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师的热切企盼中了解自己作业中的缺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间感情的融洽交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地看待学生的作业,应在多角度的审视中,关注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飞扬的个性和成功的体验。只要老师的心中装着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组织学生的作业批改,“蹲”下身去,以尊重、欣赏的心态去面对批改,我们就会心存感动,愉悦身心,就会从批改的劳累走向批改的享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