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看書就像談戀愛一樣要靠緣份.
(2013-06-13 01:06:20)
标签:
文化 |
分类: 閱讀筆記 |
“只要一次就好了,我希望能充分的被愛。愛到能說好了,肚子飽了,謝謝招待的程度。一次就好。”
“對某種人來說,所謂愛是從非常微小,或無聊的地方開始的歐。如果不從這個地方開始的話,就無法開始。”
(樹/挪威的森林)
看書真的也是需要緣份,像這本七年前出版的小說,即使在高中大學那個全身浪漫的年代裡,或許身邊好幾個朋友都在讀,但我清楚的記得我從沒有想翻過的慾望。或許20歲的我因為跟著流行在誠品大肆宣傳的廣告下拿起它,我可能不會讀完,然後一輩子都不會再看村上春樹的書。就像我清楚記得在我12歲時撿起一本張愛玲的怨女,我硬生生的看完了它,但我到現在卻再也沒有看過一本張愛玲的書了。
說到 張愛玲,我想到一件完全偏離主題的記憶。我生長在一個充滿歡樂但不怎麼看書的家庭裡,因為哥哥的關係我看的少年漫畫甚至比我看的正經書多出好幾倍。剛進入衛理那個奇特的學校時,班上有一個朋友,字寫的非常漂亮文筆也很好,好像媽媽是老師吧。那時誠品好像剛在台北沒開幾家,有一天他說他要去誠品,我想了好久問他:誠品是什麼?他回我:你連誠品都不知道?直到現在我依然記得他小小的眼睛放射出的輕蔑,讓疑惑的我不知所以的紅了耳根。在那一年裡,因為在她身邊,所以在一個我的錯誤時間裡讀起張愛玲。現在的我也喜歡去誠品,對我而言和逛夜市沒什麼兩樣。我極少在裡面呆超過40分鐘,從未在裡面看完一本書。感謝書本不會被包起來,想省錢的人可以用時間擁有故事,想假裝氣質的人大可優雅挑起完全沒有興趣的書看上幾頁。但相信有更多的人,只是去裡面晃晃,更新一下趨勢,然後等待緣份。
沒錯,是緣份。買一本書的緣份,與看一本書的緣份。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這樣,買書是一種習慣,可說是為經濟循環盡一份心力吧。我不買穿不到的漂亮衣服或鞋子,但我買許多或許會在書櫃上閒置好幾年的書。我不是蒐集書像許多蒐集DVD的電影迷,我甚至喜歡把看完的書送人或丟到二手書店,但我就是無法停止累積書。這麼說好了,買書時是相遇的緣份,但能不能交往又是另外一回事。就像現在我手上有一本愛不釋手的挪威的森林,但我昨天經過二手書店時還是又抓了另外兩本有點感覺的小說。即使我捨不得看完這本村上春樹,但總有讀完的一天吧。所以書架上那些未讀的是個個有機會人人沒把握。
我悲觀的性格沒想到在閱讀上也可以顯現出來。當我真的有緣看上一本我很喜歡很喜歡的小說時,或許是幾個禮拜,我都會處在一種矛盾的狀態。我每天無時無刻都不想讀它,但又不能一天讀太多,讀得時候既想趕快看下去又捨不得的強迫自己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下去。我總害怕當讀完一本自己覺得很好看的書後那種不見底的失落。我相信好書很多,但緣份是強求不來的,距離上次一樣的感受已經是兩年前了。或許我讀書的時間不夠多,看得不夠快,不然我或許我遇到喜歡的書的緣份會大大提升。但是坦白說生活還是有很多看書以外的事要做啊!更何況還有很多像電影那樣主動性的小說形式在招換著生活疲倦而懶惰的我。但至少在短短相遇的這幾天裡,我能全新投入的去愛一本書,然後經過沈澱失落,等待下次的緣份來敲門。
2011.5.6
(這是我在兩年前寫的文章,那時我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把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讀得差不多。可惜那時還沒有把書摘完全打下的習慣,只是斷斷續續在筆記本上記了一些片段,有點可惜,最近實在很想再重讀那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