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生保持对清水的热爱

(2013-05-21 17:44:30)
标签:

教育

情感

 终生保持对清水的热爱,这在古代,不是一个问题。那时如果你不喝水,你就没有其他代用的东西。除了极为奢华的皇族,能酒池肉林,普通人如果坚持不喝清水,就会被渴死。自然界天造地设的规律就是——你必须要喝清水。

现在大不同了。我们有了很多水的代用品,比如花花绿绿的果汁,比如形形色色的蔬菜汁,比如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地添置了各种维生素的能量合剂。吓!维生素可是个庞大家族,从ABCDEDKUP,让你眼晕。单是一个B族,就有从B1B15(恕我可能挂一漏万不够全面,可能还有更多的B族维生素等着加盟呢),简直可比一支罗马军团。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闻所未闻的山珍野味的液态提取物,单是那名字的惊天动地,就让你觉得喝了它们如果还活不到100岁,简直就是对生命敷衍了事······

 

     这些新玩意,通常都打着含有多种科研秘方和必需元素的招牌,说能让人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地与神龟同寿。种种的广告宣传更是狂轰滥炸充满视听,让人觉得清水已经落伍,或者简直就是古董了。人工提取或合成的液体物质,比清水要高一个或几个等级。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认为只有底层的人、穷困的人、没知识的人、不懂科学的人,才去喝清水。

 

  你爱你的孩子吗?请让他喝清水以外的东西吧!

 

    你想更美丽更聪明更招人喜爱吗?请你多喝水以外的东西吧!

 

  你打算更时尚更现代更走在潮流的前面,一定要多喝清水以外的东西!

清水,于是成了落后和愚昧的代名词,成了粗鄙和未开化的代名词,成了早夭、短寿、不健康的同义词。

    真的是这样吗?

 

    女人是水做的。贾宝玉这样说过。贾宝玉只说对了一半儿。我就学的医学教授这样说。女人只占全部人口的一半,贾宝玉只揭示了一半儿的真实。那么,全部的真实是怎样的呢?

 

   全部的真实就是——男人也是水做的。说到这儿,教授做了一个手势,把教室里所有的人连同他自己,都包抄在内,配以斩钉截铁的手势。

 

   人体体重百分之七十的部分,是水。唾沫是水,眼泪是水。消化液是水,尿液是水。鼻涕是水,汗水是水,脑脊液是水,血液也是水。眼睛的晶体里面是水,大脑的沟回里面有水,人类的生殖系统——精液和卵泡里也充满了水。水的重要性,一览无余。

 

    我们人体里的这些水,究竟是哪里来的呢?

 

   很简单,当然是经过口腔咽喉喝进去的。如果断了清水,总是喝一些带颜色的水,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皮层也许不再莹白,像雨花石一样缠满了五颜六色的纹路吧?

    我认识一个女子,自从有了钱以后,她再也不喝水了,每天饮各种带颜色的液体,家里堆满了各种易拉罐和真空包装的纸盒。她很以此为荣。清水是多么乏味啊!果汁多么香甜,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她说。

 

   她说得不错,清水是乏味的。清水如果有味,就成了香水,或是臭水,殊途同归的结论就是都不能喝了。前者用来卖钱,后者则是环保部门要出面罚款了。

其实,那些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最为重要的物质,通常都是非常单纯的。空气是无味的,风是无味的,阳光是无味的,盐除了咸味糖除了甜味意外,也不应该有其他的味道。食物除了粮食的味道之外,其他都是附加的。有人可能反驳,我们不是常说新鲜的空气”“凉爽的风”“香喷喷的阳光”······这难道不是它们具有的特殊味道吗?

 

   不错,新鲜”“凉爽”“香喷喷,都是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但它们真的都不是味道,而是人们对于没有味道又非常喜欢的东西的倾心描述。正是这些比拟,显现出没有味道的东西的高贵。没有味道的东西是朴素的,它们无声无息的低调,似乎很软弱。任何一种颜色和味道好像都可以把它打败,要知道人的嗅觉、味觉、知觉等等,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它们看重的是浓厚和猛烈的倾向。

 

    其实只要想一想,就可以明白,只有毫无味道,才能长久支撑。如果空气要无处不在的芬芳,那需要碾碎多少枝玫瑰?如果清水要随时随地地甜蜜,那需要稀释多少吨焦糖?如果风要时时刻刻都醉人,那需要多少葡萄美酒满天飘洒?所以啊,凡是长久的稳定的造化之物,必定无味。

 

    不要培养你的身体接受那些过于辛辣、过于香甜、过于馥郁、过于出类拔萃的食品,因为味道是脆弱的,无法持之以恒地长久。就算你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这种奢靡,你的身体也无法长期浸泡在风情万种、膏粱美味的腌制中。

它必将反抗。它反抗的语言,就是生病。它将用种种的不适,告诉你几十万进化的规则,不会因为你的一意孤行而退避三舍。它将不由分说地纠正你偏离的轨道,让你回到真水无香的坦途上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