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大悲咒》
标签:
转载 |
大悲咒的十心
【慈悲心、平等心、無為心、無染著心、空觀心、恭敬心、卑下心、無雜亂心、無見取心、無上菩提心】
一、慈悲心:
大慈是予眾生安樂,大悲是拔除眾生痛苦,對一切眾生要有慈悲心,才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慈悲心是從法界體性力量產生的,是從菩提心中直接產生的力量。當我們唸咒,存有慈悲心地唸,這才是真唸咒!
二、平等心:
所謂平等,就是沒有分別心、無黨無偏,對待一切人都是平等待遇,看一切眾生冤親等同,無論富貴貧窮,都要去接觸與關懷,給予眾生佛法的滋潤。
三、無為心:
心道師父說:“無為心,就是沒有得失心。有得失心就會起煩惱,是有為的心。無為心是不起得失心,也就是真如實性的心。”
無為,是不執著、自然而起,不假循誘,就是不要以事相去做事。
無為,也就是所不為,不為一切邪知、邪見、邪念、邪事。
四、無染著心:
無雜染,也就是心清清淨淨,沒有一點雜念、妄想、邪念、欲念,沒有慾望的染著,离染著而廣行一切善行。
五、空觀心:
心道師父說:“什么是空觀心呢?世間每一樣東西都會消失,皆是無常的,所以我們不可以執著!當我們不執著之後,心就會比較自在。”
空觀心,就是要觀事事物物的本質是如幻的。在空的覺照力下,認識到這種變化的不實質,在空的觀照裡面沒有取捨、垢染,沒有得失,顯現出明潔清涼的心性。
六、恭敬心
心道師父說:“要以恭敬的心來改造我們的我慢心,把一切眾生都看成佛祖一樣,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我們要恭敬每一個人,向恭敬父母、最親愛的人一樣。”
培養生活里点点滴滴,都是供佛;一切所接觸的人,把它當作佛菩薩一樣的來恭敬,感覺像是在做服務,怀著一顆恭敬的心,感恩眾生給我們服務的机会。
我們對眾生,当有著一顆服務的心,對《大悲咒》有無上的恭敬心,對諸佛亦有無上的恭敬心。
七、卑下心
卑下心,就是抱持著謙卑的態度,隨時向人請教,時時向人學習,不要有貢高我慢的心,才是成功的人生觀。所以,誦持《大悲咒》時,不崇高自滿,要像泥土一般,以謙卑的心來含容,長養一切。
八、無雜亂心:
心道師父說:“觀世音菩薩的心,是非常單純的,他的心不像我們那麼复杂。所謂‘單純’,就是不亂想,不去想人的長短,因此,不會困扰自己,便不會產生杂乱的心。”
無雜亂心,就是純潔的心、純淨的心。將擾亂內心安住的一切想法,通通放下,在善惡好壞當中,隨緣不變,心不起伏,心不為所轉、新純淨專一。
九、 無見取心
見取,也就是有了迷惑,有所取著。對修行人而言,不可取相,要離相。
所謂“不取”呢?
心跟相,就像鏡跟物的一個變化。在生活里面,常常看到幻相。進入離相的生命,才不會跟業力跑。
無見取心,就是以“見相非相的心”面對一切,自然熄灭一切煩惱。
十、無上菩提心
無上菩提心,也就是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心,發心成佛,自覺覺他、自度度他的廣大心,每個人都要發起如觀世音菩薩般的菩提心,誓願救度一切眾生。
以上所說的,就是“大悲咒的相貌”,是我們要發心受持,牢記而不忘失。
依循這十種心,來誦持大悲咒,與咒相應,才能修持得力。
佛教音乐
优美宁静的大悲咒,加持您!
净空法师视频下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