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扇贝会跑路吗?

(2018-03-05 13:14:41)
标签:

杂谈

多数双壳动物——平时我们常称之为“贝”——是不怎么动的。比如花蛤能动,但很慢,遇到危险只不过是钻到泥沙里面;牡蛎则根本动不了,全凭壳厚死扛。

扇贝不一样。虽然没有腿,但人家会游泳。

https://1-im.guokr.com/s6Y0f3SS2-T6ZAn-UvW1NF5odx6TklVd5VcjwRMT7gZNAQAAAAEAAEdJ.gif扇贝鼓掌哦不游泳图。图片来源:SuckieMcSuck

平时吃扇贝吃的几乎都是两个东西之一:要么是里面月牙形状或白或黄的那一条(这是人家的生殖腺),要么是中间那坨白色圆柱形的肉(干贝)。这块肌肉叫闭壳肌,就是扇贝游泳的动力来源。

双壳动物都有闭壳肌,但大部分的闭壳肌都很小,而且有两个。打开一只花蛤,会发现它除了中央部分的大块肉之外,在两侧还各有一小段白色的很结实的软圆柱,黏在壳上很难拔下来,这就是它的闭壳肌。之所以这么小,是因为任务并不繁重——它只需要在要闭上壳的时候拉一下就行。花蛤外壳光滑,两壳相接处严丝合缝,一般的捕食者又没有螺丝起子,很难强行把两壳起开,所以对闭壳肌的力量要求不高(它真正的死法往往是壳被钻破)。

扇贝的思路就不同了。它的一个闭壳肌退化,另一个却变得无比巨大,足以为它提供游泳动力。实际上,它的整个外形都很适合游泳(当然是相对于别的贝而言):很扁,左右几乎对称,壳边缘浑圆,两片壳接合处十分灵活。只要快速开壳,从前方吸水,然后用缘膜遮住前方开口,再奋力闭上壳,把水从后方喷出去,就实现了游泳——看起来像是在一口一口吃海水的吃豆人。

https://2-im.guokr.com/XtuBHqkQLX9kBKsRm5w8yHkqC9Eqof3Jh7djWwVPFmRsAgAAswEAAEpQ.jpg?imageView2/1/w/555/h/389扇贝游泳图示。图片来源:Natural History Magazine

这一招能很有效地躲开海星之类的捕食者,不过和真正的游泳生物相比就输了。扇贝游泳的高度不过一米,速度不超过每秒半米,一次最多游五六米就会精疲力尽地掉回海底,接下来多半要休息好几个小时才能完全恢复。落地时还有可能落错方向变成左壳着地,所幸它有一个翻正反射可以翻回来。(是的,贝类的两壳是左右壳,而不是前后或者上下壳。)

但就算是烂成这样的游泳本领,如果搭上了洋流或者潮汐,积累起来理论上也能跑挺远的……有人猜测某些野生扇贝能随季节进行迁徙,只不过还缺乏实打实的证据。

换句话说,如果在我国发生了有据可考的大规模扇贝跑路事件,那可真是扇贝研究史上的大件事啊。

而且据说,还跑了不止一次呢。

(编辑:锦衣Reload)

题图来源:Colin Munro Stock Image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